两亿汉人为何会被几十万满人打败?

两亿汉人为何会被几十万满人打败?
明朝是败于汉人,并不是败于满人。诚然,明朝确实为满清所取代,可是这并不是说两亿汉人败于几十万满人,当时汉人并没有两亿这么多,当然纠结于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汉人确实受满人统治268年。我们知道明末时期的党争现象之严重堪比黄河决堤,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互相争斗攻讦,武将集团夹在中间始终像条夹着尾巴的狗,谁得势便听谁的,自宋以后这是武将集团最为无奈的地方。明朝灭亡的最后两个关键时间段:天启时,魏忠贤上位以后,无论是对于文官集团还是武将集团,只要不是他的派系,他皆会想方设法压制,可是对于武将集团他基本可以掌握尺度,在危急时刻仍会起用熊廷弼、孙承宗这些将领。魏忠贤之所以会杀熊廷弼,是因为集团高层王化贞牵涉其中并负主要责任,他只好不要脸地拿熊廷弼顶罪了。魏忠贤为人贪腐,心胸算不上宽厚,所思所虑也很少是出于为国家考虑的层面,他对朱由校倒是忠心的,也很少克扣守边将士的基本工资,这是魏忠贤当政时边事较崇祯时稳定的原因。同时,魏忠贤还狠狠地在士绅地主身上刮钱养自己、养集团、养军队、养国家。朱由检即位以后迅速铲除魏忠贤,谁知文官集团难堪重任,致使朝政更加混乱和失稳。崇祯时,文官集团所做的两件对于明朝的危害性最重的事,一是急功近利地怂恿崇祯除掉魏忠贤,一是无知地处死袁崇焕。魏忠贤下台后,文官集团急忙忙找回以前被魏忠贤砸的场子,然后将怒气转移到百姓身上,继续搜刮民脂民膏。阉党和文官集团的连续作案,为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奠定了起义基础。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负面影响更是宛如海啸,因为武将的政治地位本来便低,袁崇焕当时在军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许多百姓也将希望寄于袁崇焕,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消息传到辽东,马上军心不稳,将领心中惶恐不安,谁也不知道哪天便会落得个和袁崇焕一般的下场。袁崇焕的被凌迟处死可以说为明朝将领降清提供了最为心安理得的理由,明末的将领最缺乏安全感,不是怕后金,而是怕明朝的文官。我们看看降清的几个主要明朝将领:祖大寿,在松锦会战中兵败,继续负死抵抗已经没有意义,即使有幸逃回明朝也会被问罪甚至处死,祖大寿最终选择了降清。祖大寿在降清以后,给吴三桂写过劝降信,吴三桂拒绝了,他降清后倒没做过什么了,基本处于养老状态。洪承畴,因为松锦会战失败被俘,最终降清,洪承畴在投降前做足了“誓死不降”的忠臣模样,可是降清后的他可不老实,向多尔衮献计攻取中原,主动带兵南下攻打明朝,计取北京。吴三桂,他算是最有名的了,在收到朱由检自杀的消息后,吴三桂曾经想接受李自成的招安,据说是因为李自成抢了陈圆圆而作罢,事实如何不得而知。吴三桂最终献上山海关降于清朝,吴三桂降清后作为攻打李自成的主力,在李自成被灭后,继续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府,最后攻略西南。除了上述三人,明朝降清将领,还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孙可望等等几十位将领,他们很多人在降清以后作为统一中国的主力军,所以有人说那段时期汉人打汉人打得最为起劲。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抗清事业中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只是很可惜,因为手下将领诸如李定国之辈的叛变降清,最终被清军所杀。败汉人者汉人也,非满人也。明朝的灭亡是自己作的,清朝只是跟在后面捡了便宜。如果崇祯足够聪明,那么边事绝不会沦落至此,如果文官足够爱国并且懂事的话,武将也绝不至于接连降清,武将的降清绝对是崇祯和那帮被他视作救命稻草的文官所逼迫的,然后降清的武将反过来攻打明朝。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力,女真绝不是汉人的对手,汉人占据绝对的优势。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上,可是崇祯这个窝囊废却任由那帮不知所谓的文官白白糟蹋完了明朝最后的家底和人心,最终将江山拱手相让给满清。崇祯和文官的无能是深入骨髓了的,即使崇祯死后,苟且偷生的南明小朝廷仍然死性不改,江山都快让人给抢完了,内部还在为了自己的丁点私利斗得你死我活,可悲可笑啊。皇太极最为擅长的其实不是打战,他最擅长的是战略眼光,是忽悠,你在明朝待遇不好,跳槽到我这来,我给你高官厚禄!然后让汉人自己打自己,他跟在后面摘果实。最终,汉人建立的明王朝被汉人打败,胜利的果实送给了满清。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