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有什么历史典故?

冯京有什么历史典故?
谢邀。冯京,北宋中期大臣,官至枢密使,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弟的状元。与其名字相关,有一历史典故:「错把冯京当马凉」。说的是,乡试时,主考官因老眼昏花,把考生冯京的冯字两点落到了京字上了,点名喊马凉,连减几声,无人应答,待知原委,惹哄堂大笑。传为张冠李戴、弄错对象之笑谈。因《宋史》有当朝权臣张尧佐想要将女儿嫁与冯京,而被其坚拒的记载,则有了另一版本的说法:张被拒绝后,买通了主考官,要让冯京殿试名落孙山,冯京在知晓消息后,在殿试时将冯字的两点移到了京字上,变为马凉,殿试毕,马凉文章出类拔萃,被主考一致推举为进士第一名,冯京面圣谢恩时,讲明原委,恢复冯京本名。事后,众考官面对张尧佐的责备,解释说,我们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了。

回复
  • 金琪用户

    谢邀。冯京,北宋中期大臣,官至枢密使,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弟的状元。与其名字相关,有一历史典故:「错把冯京当马凉」。说的是,乡试时,主考官因老眼昏花,把考生冯京的冯字两点落到了京字上了,点名喊马凉,连减几声,无人应答,待知原委,惹哄堂大笑。传为张冠李戴、弄错对象之笑谈。因《宋史》有当朝权臣张尧佐想要将女儿嫁与冯京,而被其坚拒的记载,则有了另一版本的说法:张被拒绝后,买通了主考官,要让冯京殿试名落孙山,冯京在知晓消息后,在殿试时将冯字的两点移到了京字上,变为马凉,殿试毕,马凉文章出类拔萃,被主考一致推举为进士第一名,冯京面圣谢恩时,讲明原委,恢复冯京本名。事后,众考官面对张尧佐的责备,解释说,我们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了。

    2024-04-30
    1楼
    回复
  • 马鹏池用户
    冯京——北宋硬骨头状元

    有诗云:“错把冯京当马凉,且宜持酒细端详。梦中说梦两重虚,只缘无事可商量。”

    据《宋史·列传第七十六·冯京》记载: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

    芝士回答,版权必究,局未马经许决可,不得外转级载

    其中的大致意思是:冯京,字当世,是鄂州江夏人。他一表人才,考中了进士。他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是出名的“三科状元”。当时,冯京还没有娶妻,张尧佐让人把冯京请到家,想要把女儿许配给他。一见面,张尧佐就把一条金带披在了冯京的身上,对冯京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不一会儿,宫里面来人赐下酒菜,直接把装有皇上圣旨的木匣给冯京看。冯京笑笑没有看,拒绝同意这门亲事并告辞而去。

    这个张尧佐可不简单,他是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凭借裙带关系,官运亨通,权倾朝野。

    张尧佐见冯京如此不识抬举,恼羞成怒。于是,他派自己的心腹四处活动,买通了考官,在殿试时要让冯京名落孙山,给冯一点颜色看看。

    冯京对于张尧佐的报复早有所料,因此在殿试时把自己名字的前面两点移到后一个字上,名字就变成了“马凉”。

    马凉的文章写得远超参加殿试的其他所有人,被考官们一致推举为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考试结果出来后,张尧佐十分得意。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被迎进皇宫站在他面前的状元竟然是他最不愿看到的冯京。张尧佐当时暴跳如雷,但结果已经无可更改了。那些考官只好对张尧佐解释说:“我们真的是错把冯京当马凉了。”

    后来,冯京拒亲的事情不胫而走,人们知道新状元冯京竟然敢和权势赫赫的张尧佐对着干,纷纷称赞冯京是“硬骨头状元”。

    2024-04-30
    2楼
    回复
  • 红龙用户

    古代科举制度有三道门槛:乡试、会试、殿试。能在这三项考试中都取得第一的人称为三元及第。这种人才百年难遇,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中中,这样的人凤毛麟角、万里挑一,宋朝的冯京便是其中一位,他身上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典故呢?

    冯京的出身

    冯京三元及第后,被当朝宰相富弼相中其文采和外表,当即立断招聘他为的女婿。同朝为臣,冯京在宰相岳父的庇护下仕途顺风顺水,成为宋代的一代名臣。冯京虽然后来春风得意,但早年家道衰落,日渐贫困的他身上有很多有趣的典故。

    转载多或者引用本文志内容导请例注明来源头于芝士回答

    拖欠房租

    冯京刚及冠的第二年,他的父亲一命呜也,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了,生活愈发窘迫。在他进京赶考的时候曾经游学到浙江,穷困潦倒的寄住在寺庙里。由于他拖欠了房租,户主把他告上了衙门,官府逼他在三天之内把房租钱款付上。他无计可施,内心忧虑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官府来催债的人看到了这首小诗,觉得他文采斐然,对冯京采取了宽容政策。

    社命此式及保走技克,置。

    烹狗

    冯京到灊山读书时,经常挨饿。他就看上了僧舍的看门狗,于是约了几个同学设法将狗敲晕,美美的煮了一锅骨头汤。后来僧人把他们告上了衙门。县令见他文质彬彬,不像其他泼皮无赖之徒,没舍得对他用刑。只是为了羞辱他让冯京当场写一篇《偷狗赋》。没有人想到冯京痛痛快快的接受了这个惩罚,提笔一挥而就。“团饭引来,喜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头。”县令对他的文采佩服的五体投地,将冯京留下作为上宾。

    每个出色的人都有一段落魄的岁月,冯京年少时因为钱财短缺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在他后来漫长的为官岁月中一直保持着清廉的作风。

    2024-04-30
    3楼
    回复
  • 吴雨辰用户

    感谢朋友邀答!

    冯京,字当世,北宋大臣,宋仁宗皇祐元年己丑科状元。他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自隋开始至明清,逐步完善,形成了乡试、会试、殿试三试,若三试均能得第一名的话,便是连中三元,在当时科考的1300年间,连中三元者寥若晨星,而冯京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当时只有28岁。冯京文笔很好,礼部试、殿试两赋,掷地金声,以至出现晋代左思时“洛阳纸贵”的局面。左丞议郎宜州军事郭见义在其《三元祠记》中写道:公生而英爽俊逸,气盖一时,翰蹊墨径,绝人远甚……而公之二赋,清宛浏亮,典丽邃密,曲尽生律之妙,遂为名士之魁,四方之人,传诵其文……可见,其文章在当时的反响。冯京,不但才识过人,品格也是相当的好。当时一国舅张尧佐,是个骄横跋扈之辈,知冯京是才子,恐其入朝为官,曾滥竽考官,想阻其入试,当冯京发现其不良用心时,便把自己的姓冯字两点水挪到了京字上,改名马凉入试,以真才实学考取三元。冯京以其才智,作诗百首以言志,并经复试,使宋神宗对其更名换姓之欺君之罪给予了宽赦,并以得此才而贺。张尧佐见情势及此,又想冒用皇帝名义嫁其女于冯京,但被冯京拒绝了。宋神宗时,茂州西蕃发动叛乱,进攻宋朝,朝廷便将时任渭州知府的冯京调任成都知府,命其平乱,当时,西蕃首领正攻打鸡宗关,得知领兵是冯京时,因久仰其名而主动求和了。有人谏冯京将乱军歼诛,冯京却给以了抚恤,并予其粮使其安居乐业,令西蕃人煞血受盟,愿世代为属,从而化解了边关之危。可见其文韬武略兼不寻常。

    2024-04-30
    4楼
    回复
  • 罗森宝用户

    冯京是北宋大臣,他在当时北宋时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关于冯京的事只是知道皮毛,我只是说我个人的了解。在当时由于冯京聪明,有才能曾连中三元,由于当时影响力很大。惊动了当时有权威而又是皇亲国戚的张尧佐,他想找冯京为女婿。可是被冯京拒绝而让张尧佐可恨记在心中,于是就在京城开科选时他安排考官到时把冯京给去掉或不让冯京进行考试。冯京预感自己可能因自己推辞而被张尧佐刁难就在考试的时候将自己的名字写成了马凉因此依旧高中状元。当张尧佐责备那切人时,那切人就解释;错把冯京当马凉。因此便有了这个言语的传说,比喻把两个相似的东西搞混绕了。暗示有眼不识真相的意思。

    2024-04-30
    5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