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真的心狠手辣吗?真的是坑杀40万降卒的始作俑者吗?

白起真的心狠手辣吗?真的是坑杀40万降卒的始作俑者吗?
白起战功赫赫,善于将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白起坑杀赵国降卒,理由是赵军反复无常,白起临死前也说自己是用欺诈手段坑杀赵军四十万,其详不可知,虽然也有人怀疑《史记》记载的这个数字,不过大多数人还是相信这种记载的。长平之战,白起稳狠刁,又得到秦国全力支持,不过坑杀降卒还是显得太过残忍,这一点白起难辞其咎,尽管这种行为对于彻底打垮赵国、统一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做法未免太过狠辣。白起自杀后,百姓认为此乃冤案,白起墓香火不断,更有人为其鸣不平,也有人认为白起不武,如宋太祖令人从庙中撤除白起画像。 

回复
  • 赵若欣用户

    白起战功赫赫,善于将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白起坑杀赵国降卒,理由是赵军反复无常,白起临死前也说自己是用欺诈手段坑杀赵军四十万,其详不可知,虽然也有人怀疑《史记》记载的这个数字,不过大多数人还是相信这种记载的。长平之战,白起稳狠刁,又得到秦国全力支持,不过坑杀降卒还是显得太过残忍,这一点白起难辞其咎,尽管这种行为对于彻底打垮赵国、统一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做法未免太过狠辣。

    白起自杀后,百姓认为此乃冤案,白起墓香火不断,更有人为其鸣不平,也有人认为白起不武,如宋太祖令人从庙中撤除白起画像。

    芝士且回答,际关版应权必究,未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24-05-02
    1楼
    回复
  • 王轶强用户

    这个问题要一步步的分析。

    首先,白起是否坑杀了赵军俘虏?

    答案是肯定的。

    转载或者样引用来本场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于芝士那回原答

    因为《史记》确实记载了这个事情。

    用相系她共改单石难历查。

    《水经注·沁水》还记载:“秦坑赵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崔嵬桀起,今仍号之曰白起台。”

    此后,当地农民经常在劳作时挖出尸骨以及箭头。

    而且1995年当地农民更是发现了内有大量白骨的尸骨坑。考古人员将其称为“将军岭一号尸骨坑”。此后,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号尸骨坑西侧还有一个体积更大的二号尸骨坑。

    动力还明原第军管即治领米,非青除眼王易属包。

    所以长平之战中肯定发生了大规模屠杀事件。

    而且,考古人员推断两个尸骨坑均为深坑,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当年,秦军很可能是在屠杀过后,将尸体直接抛入深沟并掩埋。

    其次,秦军真的杀了四十万人吗?

    《史记》中的说法是:秦军“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和“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也就是说,最后秦军统计一共杀死和捕获了四十五万人,赵国自己统计,长平之战也损失了四十五万人。所以双方的统计口径能对上。也就是确实造成了赵国这么大的损失。

    最后,白起真的杀死了四十多万赵军吗?

    这事就不好说了……

    因为就算赵军全军覆没了,也得有足够的人去给白起杀才能满足四十多万人这个指标。

    至于赵军当时投入多少人呢?

    其实没跟根本具体记载,只有一句“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而且,长平之战后,赵国又与秦国爆发了激烈的邯郸之战。五年后,廉颇还带兵击败了认为“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而趁机找便宜的燕国军队。

    所以可见,长平之战,赵国确实损失惨重,但没有真的把军队都死光了!

    那么赵军的总数一共有多少呢?

    按战国时代著名纵横家苏秦的说法是“赵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但苏秦的计算方法有点过分,比如他计算临淄城内的居民可以组建成一支二十一万人的军队,但这支军队是由城中的七万户所出,每户要出三个男子。但根据中国古代一户五口人的通例,其实苏秦说的是可用适龄男子而不是真的有这么多军队。

    所以赵国当时应该有数十万适龄当兵人口,而不是数十万军队。考虑到之前所说的,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还打了不少仗,说明其国内还留有相当的军队。

    鉴于五年后,燕国敢去找赵国的麻烦,也是认为“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也就是说在当时人的认识里,赵国总兵力也就在四十万人左右,否则燕国不会认为赵国空虚而贸然出兵。而赵国能击败燕国军队,说明因此赵国当时国内还有相当的军队存在,所以赵国并没有真的把四十万军队填到长平战场。

    那么,矛盾就出来了。白起确实在长平大规模屠杀过,有记载和尸骨坑为证。而且秦军确实统计出四十万规模的斩首和俘获。这跟赵国承认的人口损失数也一样。但最后显然赵国没有在长平真投入四十万规模的军队。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很简单,秦军确实杀了四十多万人,赵国也损失了那么多人口。但人口跟军队不一样,杀良冒功也一样有首级,也一样会造成对方的人口损失。

    如《秦会要订补·兵上》记载:“秦用商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尝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

    所以白起所杀的四十多万人里,赵军肯定有很多,但也有很多当地的百姓甚至妇孺!

    2024-05-02
    2楼
    回复
  • 张韵熙用户

    白起本来就是一个穷追猛打的性格。从赵胜对白起的描述和评价来看,“小头而锐下者,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也就是说白起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并且很有决断,什么事都敢做。所以说,坑杀赵军四十万这种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有白起敢想、敢做。白起做这事是具有可能性的。

    未经当芝士力回适世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划否则将视为侵权

    白起杀俘四十万的背景是:赵国当时粮道已断,军中杀人以人肉充饥。赵军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突出重围,赵括被杀,赵军不得不向白起投降。这样的投降对秦军来说危险性很高。所以白起都不跟秦昭王打个招呼就下令把四十万赵军坑杀了。

    过多应命系活边给保,六许低维育。

    坑杀四十万赵军说明白起确实是敢自专的性格,这也导致他给自己后来被赐死的结局埋下了原因。但白起的难处是,如果他等,等秦昭王命令怎么处理战俘,或是想其它办法怎么处置战俘,就像他自己说的,赵军变化无常,后果不可预料,所以很难说拖得时间久了饥饿而走投无路的赵军会不会反得到机会大肆杀戮秦军。

    意件路决认声节记,林红。

    坑杀不会是无故的,应该是当时这四十万赵军给白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比如说军粮的支出,比如说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等。如果不把四十万战俘这个可怕的因素处理掉,那就很难说结果会怎么样了。当然,白起的性格里确实有杀人狂魔的成份。

    2024-05-02
    3楼
    回复
  • 毋得深用户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帮助秦昭襄王打服六国最重要的猛将。可是他一生中,犯了最大的一个错误,那就是坑杀了赵国40万降卒,这也使得他后半生一直笼罩在这件事的阴影之中,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的时候,白起认为自己杀了太多人,是死有余辜。

    那么白起一生到底杀了多少人呢?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万人。当时战国末期,人口拢共2000万左右,白起就杀了20分之一,简直可怕。

    赵国将廉颇换成赵括,秦国也将王纥换成了白起。

    当时白起并不是主将,由于赵国将老将廉颇换下,换成了年轻的赵括前来统军,所以秦昭襄王也将主将王纥换成了白起。原本赵国的军力是20万,赵孝成王本来以为,以廉颇的能力,20万大军足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可是廉颇让赵孝成王彻底失望了,因为廉颇抵抗了足足三年时间,虽然没有让秦军占多少便宜,可也没有取得巨大的进步。

    芝士回答子打,版权必究,未经许可统近,不得转即载

    所以赵孝成王认为廉颇不适合再留在前线,赵国的国力也完全支撑不下去了。与其在这里干耗着,倒不如一鼓作气冲杀过去,彻底解决战争。所以赵孝成王将廉颇换成了赵括,而且还给赵括带了25万大军前去支援,准备一鼓作气击败秦国。

    子民制者提求见压金什美目,空感太包。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十分骨干,赵孝成王认为赵括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而且精通兵法,再加上有45万大军在手,足以消灭秦军。可是他不知道秦国的决心甚至比他还要打。

    人出种开四原件路见速真每名矿响号快。

    秦昭襄王不仅将王纥换成了白起,而且出动了60万大军,几乎倾国而出。在切断了赵军粮草以后,秦昭襄王认为时机已经到了,所以征召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去往前线,拼死也要阻断赵军和援军的联系,阻绝赵军的粮草供应。

    倾国之战秦军切断赵军粮草供应,40万赵军不得已投降。

    此刻的赵军已经落入了白起的口袋,连续断粮46天以后,赵军阵营之内早就混乱不堪,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赵括压根就没有办法带这帮人冲出去,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强行冲锋,最终自己被秦军射杀。而赵国剩余的40万大军,此刻群龙无首,只能选择投降秦国。

    这个时候,在处理40万降卒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按照道理来说,降卒一般就地便可以编入自己的队伍,可是赵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足足40万人。所以白起建议秦王,认为赵国人反复无常,不能留着这40万人。而且之前秦国已经拿下上党地区,可是上党百姓不愿意做秦国的百姓,而想着归降赵国,所以杀赵国士卒是对上党地区的震慑。白起最终将这40万人坑杀,只留下了240个年纪小一点的士卒回到赵国报信。赵孝成王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被气死。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

    所以从《史记》中来看,赵国被坑杀的士卒的确有40万之多,整个长平之战损失的士卒也有45万人,而且这些人的死,基本上都是白起一手造成的。

    赵国40万降卒必须要杀,不管是不是白起的想法。

    不过我们能说白起残忍吗?其实从秦国的角度来说,他们当时压根就不知道如何处置这40万大军,因为他们本身也损失惨重,这40万人不仅容易引起哗变,最大的问题就是有40万张嘴在等着吃饭,每天的开销是巨大的。秦国没有能力在这么小的地盘上再养40万大军,除非他们消灭了赵国。

    可是消灭赵国的过程中,这40万降卒会无动于衷吗?邯郸住着的都是他们的家人朋友,他们难道会帮助秦国消灭自己的国家?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会站在原地看着等待消息吗?自然也不可能。在秦国倾国而出消灭赵国的时候,赵国这些降卒一定会发生叛乱,反攻秦国。

    这个时候他们还在包围圈内,而且都饿得不成人形了,所以他们不会去考虑这些事情。一旦他们恢复了体力,再面对国破家亡的时候,绝对不会无动于衷。所以白起在秦国的安危和赵国降卒的生命之间,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其实他别无选择,总不能放这些人乖乖回去保卫赵国吧?所以只有坑40万降卒,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白起百战百胜的重要秘诀,其实是完美利用了商鞅的军功制度。

    白起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其实依靠的也是一股狠劲儿。当年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实行军功制度,以砍敌人脑袋的数量来积累军功,所以秦国的普通士兵每一个都英勇作战,努力砍杀敌人的脑袋。

    白起这次一口气斩杀了40万敌军的脑袋,其实也是为了给士卒们集体立功。有了爵位,有了功勋,他手下的人马才能越战越勇。

    白起一生,确实杀了上百万人,被杀的人口之中,赵国的40万降卒是大头。其实在与楚国的鄢郢之战,白起也杀了很多人,光在鄢就放水淹了整座城,具体多少人,实在是无法统计,据说有几十万人之多,其中光楚国士兵就有十几万。可是这一战并没有统计具体死亡人口,因为楚国是宣太后的故国。

    总结:我认为白起背锅,秦昭襄王才是幕后黑手。

    司马迁距离白起的年代也有一百年时间了,所以他也很难搞清楚,当时到底是谁下的命令。不过如此重大的事情,难道秦昭襄王会不清楚吗?他是一代雄主,如果没有听从范睢的建议的话,早就能够灭了赵国,从而提前问鼎天下。

    所以他没有理由在这件事上犯糊涂,更不可能将这40万降卒交给白起去处置。所以我认为,真正下命令坑杀40万赵国降卒的人,其实是秦昭襄王本人。

    可是他们老嬴家是要一统天下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背黑锅的,这个黑锅只能交给白起来背了。亲昭襄王可不像项羽,坑杀了降卒还要自己来顶缸,自然就得不到天下了。所以秦昭襄王才是最大的幕后黑手。

    2024-05-02
    4楼
    回复
  • 王钰璇用户

    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的全军覆没是肯定的,坑杀也是有的,不过,秦军真正坑杀的降卒数不可能有四十万之多。

    四十万是赵军总体的兵力,从廉颇与王龁对峙开始,两军就有激烈交锋,公元前260年四月,秦军斩杀赵军一名裨将“茄”;六月,攻陷二鄣城,连斩赵军四名都尉;七月,秦军又是连斩两尉。这一系列战事背后,赵军不可能没有兵力损失。

    赵括为将、赵军陷入包围之后,更是连续四十六日突围,战况到底惨烈到哪种程度,史料没有记载,但从一个细节可以想象: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统帅白起曾表示,“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作为胜利一方的秦军尚且付出了惨重代价,赵军的伤亡只可能更大。

    版转权归芝族士回答网站或原作石门者所非有

    此外,还有赵军处于绝境和饥饿下的互相杀食,这一部分的兵力也不容忽视。所以合理推断,四十六日之后,最终投降的士兵数量应该在10-20万之间。所谓的“坑杀四十万降卒”,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类似“百万大军”之类的概述,另一种可能就是,秦军统帅白起有意散播出去的消息,意在震慑六国,这是一种心理战,无形的恐惧比战场的杀戮更能摧垮六国的斗志。

    考古发现也可以证实坑杀的存在。1995年,考古学家们对长平之战古战场——高平市西北的永录村周围进行考察,发现了十几处尸骨坑,其中一个坑有130多具骨骼,每具都有箭痕、刃痕、砸痕,没有一具是完整的,显然都是被杀后乱埋的,目前已确定是赵军降卒的遗骸。

    2024-05-02
    5楼
    回复
  • 朱夜春用户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纠正一个近几年才纠正历史性错误!白起坑杀的赵国降卒没有40万,最多不会超过25万!

    当时赵国的总兵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军人口不会超过65万,当时16岁以上的男丁,也就45万左右。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前后赵国投入的总兵力不会超过50万!

    何况在白起将赵国士兵围困在一片山谷之中的时候,秦国军队与赵国军队已经对峙了整整三年,赵国其间虽然是防御战,但是这三年来的伤亡至少也有5万左右,也就是说等到赵括率领赵国军内的时候,长平之战时赵国的总兵力也就剩余45万左右,并不是赵括,一率领军队就被摆起,围困到了一片山谷之中,而是经过多次的遭遇战和埋伏战之后才被慢慢的骗入谷地之中。秦赵两方皆有伤亡!

    芝士回答,版十权四两律必究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等到白起真正的将赵括引入自己的包围圈之后,赵国的总兵力也就剩下35万左右,更何况赵括在被围期间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带领自己的军队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突围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突围行动大约有460余次平均每天10次,期间伤亡难以计数!

    大用成同部两当质系统角极交万今记技。

    当赵括战死他剩下的军队真正的投降总兵力也就维持在20万左右,总人数才20多万,白旗怎么能够坑杀40万?

    白起为什么要将这些降卒全部杀掉,这并不能说明他的本性残忍毒辣!而是为国家服务的需要,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打得十分惨烈!两个国家在战争中伤亡几乎是1:1的。如果将这20万赵军全部放掉,那么用不了三五年,这20万赵军又可以重新修整,再次成为赵国的防御力量。就算他们全部卸甲归田,娶媳妇生孩子,平均每一个人生一个孩子,15年之后,赵国又多了20万兵力!20万男人的生殖能力,并不能小视,娶媳妇生孩子,孩子在娶媳妇再生孩子,人口循环可想而知!

    的国说着或命建活设长阶华究感住。

    所以为了解决这无休止的征战,必须摧毁敌国的有生力量断绝赵国的兵源!

    而且留着这20万大军,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秦军本身就有几十万大军,等着吃饭。本身携带的军粮就不够用,有平白无故多了20多万张嘴,短时间内上哪筹集那么多粮食?如果没有粮食被围46天的赵军,早晚会被饿逼急了,狗急跳墙,到那时20万人好收拾吗?

    那绝对是个巨大的隐患!

    2024-05-02
    6楼
    回复
  • 碧华用户

    白起是锋芒毕露的大杀器,以知己之心侍秦屠戮天下,但同时白起也恪守自己的底线仁义礼信,却在长平之战后心灰意冷一念成空。

    最难是人心。白起与秦昭王,道出天下君臣或者职场的悲哀。一个倾囊相助,一个投鼠忌器;一个战功赫赫,一个如履薄冰。白起,不缺忠诚,但是缺的是尊重与绝对信任,秦昭王,不缺信任,但是信任是建立在对王权的绝对领导。

    白起太过单纯和理想主义,只是遇上了秦昭王,王的威严之下是没有兄弟可言的,秦国也早已不是秦孝公时期的弱秦,秦的基业长青需要的是一代代强悍的君主。更何况,想走进秦昭王内心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要知道他可是曾经为质于燕,多年的质子经历让他和之后的嬴政父亲,以及嬴政一样拥有一颗很难捂热的心。也许,在他的心里,白起是绝佳的武器,予取予求,只是他想怎么用,用在哪里。

    转载或离者你引用本文内容心请注明来会源于芝士回进答

    他不理解,长平之战中白起作为前线最高统帅为何非要逼他去做那个艰难的决定?何况,他已经从国内抽调了一批批的男子奔赴长平,也已经从外围调集了所有的粮食想物资保证长平之战的输血。

    他不理解,长平惨胜也搭进去30多万秦军,更可怕的后勤保证的艰难,没有进一步包围邯郸是真的错了吗?为何白起就一定是对的?如果被裹挟着按照白起的意愿走,谁还是王?屡昭不应,还能不能用的动白起?

    他不理解,白起盛名之下会不会有贰心?如果有他该如何自处?

    也许,他的答案白起心里有数,只是他也更多的是委屈:

    白起委屈,一生戎马,正面杀敌哪怕百万,为何让他置身于人屠的领地,更何况他的妻子是赵人?杀便杀,为何厚黑的给到无字诏?他不明白,因何而战,为谁而战?

    白起委屈,为大秦呕心沥血,为何处理不好和范睢的关系,反而秦昭王有平衡的心理,为何不是王的坦诚?他需要的是,为王而战,为共同的大秦而战,而不是高高在上却患得患失的王。

    在秦昭王的心里,确实有对白起的顾忌,他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满足白起,更不知道万一白起膨胀了该如何处理?他是艰难险阻一路爬上去的王,他不知道还能不能相信别人?白起确实战力无人能敌,但城府和治国外交却未必是上上之选,他为何不能给范睢机会,虽然没有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但是他想自己还是可以控局,没想到长平之战却将这种信任破坏于无形。

    也许,这就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历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皇权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掌握,也就将要被掌控。很可惜,白起没有遇到秦孝公一样的君主,也许秦孝公放在后来的秦国环境下未必会有同样的心境也未可知。

    历史不可推演,长平之后,赵国短暂休养生息后依然可以实现中兴,多次对秦国合纵用兵,如果长平之后围攻邯郸遭遇多国部队的联盟,秦会不会遭遇赵国在长平的惨败?我们都未可知。

    会同得性应根论处收,许非育。

    2024-05-02
    7楼
    回复
  • 田一凡用户

    说到白起,人们不仅都会想到那个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的“杀神”,作为秦国一名嗜杀好武的武将,白起为秦国立下战功赫赫,其决断杀伐的方式也让秦成为“暴秦”、在当时所有诸侯国听了,都不禁背后发凉、毛骨悚然。

    但其实说来,夸张的成分是肯定有的。古代关于出兵打仗的记载,特别是数据记载,比如说调动的兵力、调用的军饷等,都是大略的记载,而且这个记载距离现代越近越准确。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实在太过遥远,有记载的史书都七零八落损毁得差不多了,能考据的史料也比较少。

    芝江士回水答,版权必真究,未及经许可,不得转说载

    所以说坑杀了四十万降卒的说法可能的确有失妥当,那时候的史官其实对这个也不太上心,更没有人会一个一个按人头数埋进坑里的究竟有多少人。后世为了凸显出白起的狠厉杀性,兴许就夸大了对人数的描写。所以可能不至于有四十万之多,二十多万是有的.

    这一战也不是说战就战的,赵国秦国之间对峙了起码有三年,计算期间军队的损耗以及人员的损耗、以及赵国本身的实力,赵国出兵可能也远远出不到这四十万,不然赵国也就没有兵力应付其他的战斗了。

    动着小当外全资接指必门,马节话许群律调。

    不过坑杀这二十多万赵国降卒,真的能昭示白起“嗜血杀戮”、“心狠手辣”吗?其实并不是的,暴秦虽说是暴秦,也只是为外人所传的名号来定夺的,秦国的诸多武将由于杀伐决断,的确给世人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印象。人们眼中的杀神白起不仅不“暴”,还是一员忠心耿耿的良将,忠心的程度且不谈,还单纯,一心想着为秦国办事,考虑秦国的长远利益。可惜就可惜在秦昭王太小心眼,不信任他人,患得患失,对白起的一系列行为感到忧心忡忡、疑虑在心。

    行去还气代并革她论美风,才研技便调。

    白起坑杀这么多万降卒的理由很好理解,想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让它的军队宕机。想想看这些降卒如果回了赵国,再作整顿重新出兵,秦赵之间又会迎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时候再打成这么样就没人知道了。这些男性不仅可以充军,就算不充军了,回去种田生孩子,再过个十年赵国又会多出一批精壮的军队。

    所以说,白起此举完全是为了推进秦国的统一霸业而为之。白起身为武将,为后世所留下的当然是战绩和战功多些,没有太多的人会关注白起其人为人的一些细节。只不过是站在秦国的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白起就为后世落下了“杀神”的名号。不过坑杀降卒也确有此事,读历史需要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量,想要将史书读通读透,深入了解每个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也是必要的一环。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

    2024-05-02
    8楼
    回复
  • 花菈、拉用户

    坑杀的可能性不大。按照某些专家的言论残余的赵军比秦军多,秦赵长平一战秦军伤亡过半也就是30万。40万赵军集中起来攻不破分散驻守的30万秦军?那么只有一种可能,40万赵军是被杀死后埋葬的而不是坑杀。

    2024-05-02
    9楼
    回复
  • 刘欣亚用户

    四十万正规军估计不太现实,其中应该包括了民夫、老百姓,而且数额应该也有水分,四十万就是摆在那里让你砍也得砍一阵,怎么可能一下全部被坑杀了,而且还没有任何反抗?

    2024-05-02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