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都是项羽做出的 项伯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当时天下诸侯有一大堆 刘邦并非最重要的敌人最后的史实也是齐地先反 刘邦前期根本威胁不到项羽。其二,鸿门宴里最重要的人物,其实是张良,以及张良所代表的韩国。项伯一开始根本不认识刘邦,夜奔沛营就是想把张良救走,因为张良救过他的命,作人要讲义气。但张良不走,还强留项伯见了刘邦,刘邦当时就和项伯结了亲家。刘邦问怎么才能让项羽息怒呢?项伯说你们明天带着礼物亲自去见项羽求饶吧。这就是鸿门宴的起因,人家项羽压根就没请刘邦来,实际昨天晚上还下令说早上就发兵灭了刘邦。项伯认为刘邦会立马全军覆没,这才去救张良。所以项伯身蔽沛公,完全是无奈之举:刘邦是他请来的,他相当于是中间的保人,不管谁杀了刘邦,都会被算成是他项伯把刘邦骗进来给杀了。本来救人,成了害人。这就不仗义了。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段话不是没有意义的废话。南面为主,东西为客,北面为臣。这个坐次的格局,是张良项伯作保,刘邦道歉称臣。而张良名义上是韩国国相,并不是刘邦的人。刘邦的人比如樊哙他们只能在外面侯着。说到这里就能够想到项羽的心理了:杀刘邦要陷项伯不义,同时还要得罪张良,就等于得罪韩国,很可能会造成诸侯离心。这大概是他犹豫的主要原因。刘邦此时根本是个小角色,项羽恨他主要是因为觉得他钻漏洞,摘桃子,老子带着子弟兵在巨鹿打生打死,全奸秦军章邯王离主力,你偷偷从南面入关,还想因此当关中王,可恨啊。项羽这个人迷信武力,想杀刘邦,大军碾过去就得了,懒得搞这些手段。他灭不灭刘邦,根本就不是一个项伯能左右的了的。只能是他自己的选择。 回复 期待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