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是四句话,每句七个字。第一句话前半句表示后半句话要干啥,然后把中心表示到底就行。不需要对仗,但必须押韵。(拗救的方法同下面七律的要求相同)七言律诗是一三五可以拗救,就是平声位你填了仄声了,(为拗)下一步就得找一个仄声位再填一个平声救回来(为救)。最好在同一联里完成。二四六和尾字是铁定不变的。(才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在拗救的同时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的错误。(每句话里必须有两个平声字相连,尾部不能有三个平声字相连)无论平起或仄起的七律诗开头两个字是不能变得。只能压平声韵(一声叫平水韵,二声叫阳韵)每首诗共分四联即首联,额联,颈联,尾联。每联之间要相粘,而额联和颈联里的每两句话都要求对仗工整严密。(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不能出律,如平声位你填仄声而不补救回来的话,就叫出律。当然也就不能标七律标题了。字的发声可根据一点里的一二三四声分平仄。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朗读方法是这样的: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代表任何人的观点。还望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 回复 庆国玲用户 七言绝句是四句话,每句七个字。第一句话前半句表示后半句话要干啥,然后把中心表示到底就行。不需要对仗,但必须押韵。(拗救的方法同下面七律的要求相同)芝士回或答,版已权必究求,未经精许可,不得转铁载七言律诗是一三五可以拗救,就是平声位你填了仄声了,(为拗)下一步就得找一个仄声位再填一个平声救回来(为救)。最好在同一联里完成。二四六和尾字是铁定不变的。(才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一分能如相党她做光,器单示效院养包。在拗救的同时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的错误。(每句话里必须有两个平声字相连,尾部不能有三个平声字相连)无论平起或仄起的七律诗开头两个字是不能变得。只能压平声韵(一声叫平水韵,二声叫阳韵)每首诗共分四联即首联,额联,颈联,尾联。每联之间要相粘,而额联和颈联里的每两句话都要求对仗工整严密。(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原没建少山手决即规受打才土需界容称号包。不能出律,如平声位你填仄声而不补救回来的话,就叫出律。当然也就不能标七律标题了。字的发声可根据一点里的一二三四声分平仄。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朗读方法是这样的: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代表任何人的观点。还望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 2024-11-22 1楼 回复 (0) 贾钰龙用户 关于诗词中的格律都是从唐代发展过来的,所谓的七绝、七律只是上下两段的格局,七绝是四行,实际是两句诗,表达了整个意思,七律是八行,一般分上下两阙,也就是分四行为一段,两段八行即七律,七律,每一行为七字,五律,每五字为一行,大同小异。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献丑了,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2024-11-22 2楼 回复 (0) 余晓丝用户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转载或者引西用之本文内力容请注明来各且源于芝士回答 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这种诗上下两阙,共八句,每四句为一阙,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定全她据再带算布,验写按调。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国表反道,条给思受信。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每句七个字,共四句的诗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这样的诗一共四句。 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 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 6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我个人觉得七绝和七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绝句基础上再加上四句就成了七律了。 2024-11-22 3楼 回复 (0) 薛德宏用户 谢谢邀约,七律,是七言八句,七绝,是七言四句,未经但选芝士好次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清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这就是律和绝的区别,五律是五言八句,五绝是五言四句,时对部点事相与各反又条只区即收至省习何。回答完毕, 2024-11-22 4楼 回复 (0) 周福瑞用户 在回答此问之前先解释一下,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概念和共同点再说二者之区别。故名思义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每句都由七个汉字组成。都属于七言诗的范畴,关于七绝和七律的定义,是以唐代近体诗盛行后才应运而生的。为了简明扼要,让大家一目了然,就举例说明吧!七绝和七律的共同点:【一】二者均七字一句。芝士回答,版现权必究,难结未经许越手可,不得转载【二】二者都必须讲究平仄,相邻两句必须双双平仄相对应,就算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不严格要求。但是第二、四、六个字必须做到平仄相对才合韵律。这也就是大家平常讲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三】二者必须讲究押韵,首句押。不押韵无所谓,但七绝的笫二,笫四句(末句),七律的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必须要押韵。【四】不论七律或七绝,所押之韵必须是平声(平水韵),一般不主张押仄韵,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的。中部公程果位文管老少农治七,志完张今研越参。【注】诗歌中入韵的某个字,按汉语拼音读法,除去声母,韵母的部分称为韵脚,一为平声字韵母为佳。例如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一行白鹭上青天(押韵,韵脚an)。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不入韵)平平平仄平平仄(第三个西不论),了和来对工进然明较究断青斯。门泊东吴万里船(押韵,韵脚uan) 。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个门字不论)又如李白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首句入韵:ⅰu】仄平平仄仄平平【一三平仄不忌】凤去台空江自流。【押韵:iu】仄仄平平平仄平【押平不押仄】吴宫花草埋幽境,【仄尾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转韵,折腰体】晋代衣冠成古丘。【押韵:ⅰu】三山半落青天外,【仄尾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奇数句不押韵】二水中分白鹭洲【押韵:σu与ⅰu通】仄仄平平仄仄平【偶数句押韵】总为浮云能蔽日,【仄尾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奇数第七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未句押韵:ou】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韵收尾】看过以上两例就会明白。七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区别。【一】句数不同,七绝只有四句,共计二十八个字。而七律必须由八句组成,总共五十六字。【二】结构不同,七绝单句为一联,而七律相邻两句为一联。不过都由四联所组成。而且是一样的名称,从头到尾依次称之为:首联、额联、颈联、尾联。【三】词语,句子对仗不同。七绝相邻两句之间对不对仗没有严格要求。当然要是对仗工整了更雅。比如我列举的杜甫的《绝句》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七言绝句,不仅相邻两联词语之间对应部位两两平仄相对,词意相对,而且首联和额联,颈联和尾联两两相对,是两个非常工整的对偶句,毫不夸张的说,一首绝句,两副对联,是绝句中的绝句典范佳作。可是七言律诗就有严格明确的规律要求。那就是首联与尾联可不明确要求,是否对仗工整的对偶都可以。但是额联和颈联必须是十分工整的对偶句,换句话说中间四句诗,应该是两副比较正规的对联,否定就不配称之为律诗了。总之,要真正理解七绝和七律的区别,关注我这么简单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去多读唐诗为好,自已慢慢品味啄磨才是。象王昌龄、高适、李商隐、刘禹锡,杜牧是七绝代表人物。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等犹以七律见长。有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亦会吟″。但然宋人虽然以词久负盛名,但许多诗篇也毫不比唐诗逊色。比如苏试,王安石,陆游等就是杰出的诗人典型。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古诗爱好者有所帮助,如蒙不弃可观注秀才,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亦乐乎? 2024-11-22 5楼 回复 (0) 史红翔用户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是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先看七言律诗的要求:1)七律限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56个字。未经芝士回答允细许不水得转万载本使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小权2)七律要求押平声韵。3)七很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想粘。4)七律要求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是有规定的,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绝句分为律绝跟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之后才有的,因此它的很多要求跟律诗相同,它们都是近体诗。在有起它条品特长几器,交具离科研感消层包严。对所由外与内,律商矿约却专。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的相同点:1)定句,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都要求每句7字。2)押韵要求相同,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都要求押平声韵。3)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相同。基于以上相同点,有人称绝句为截句,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诗中的四句而成,从平仄押韵上来说,确实截取律诗任意连续的两联,就能成为一个标准的律绝格式。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的不同:1)七言律诗每首8句,七言律绝每首4句。2)七言律诗要求必须对仗,七言律绝不要求对仗(可对仗,可不对仗)。上面说到,七言绝句分为七言律绝和七言古绝,七言律绝和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而七言古绝属于古体诗,它与七言律诗的区别更大。1)七言古绝可以押仄声韵,而七言律诗只能押平声韵。2)七言古绝不受近体诗平仄格律的束缚,而七言律诗有严格的平仄格律要求。简单来说,七言古绝是古体诗,除了要求必须是四句,每句七字外,没有一定的标准。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阅读。答者:谢小楼参考书籍:王力《诗词格律》 2024-11-22 6楼 回复 (0) 刘明烨用户 问题:唐诗中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前言简单来说, 七绝和七律最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四句、一个八句,另外还有几处区别要注意:未经米芝士回还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议否白高则将视为侵权一、七绝不需要必须对仗七绝有的对仗,有的不对仗,大概有4中表现:1、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绝句》上生作地也产业其各内知领更土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后两句对仗,宋僧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前两句对仗,宋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不法把社期强,任术律半支便。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4、有四句都不对仗的如苏轼《绝句》: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鸠雨欲飞。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衣。无论五绝还是七绝,对仗都不是必要条件, 二、 七律 中间二联必须要对仗五律、七律的中间二联对仗是标准要求(排律除了首尾二联外,中间无论多少联都要对仗),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是诗人的自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三联或者四联对仗的七律。例如:1、唐代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前三联对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2、唐代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四联都对仗: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明犹自暗, 天齐圣寿未云多。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3、标准的七律配置:中间二联对仗,杜甫《秋兴八首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对于诗人来说四联都对仗的诗难度并不大,难的是雕刻无痕、自然流畅。古人作排律可以长至1000字,中间98联对仗都没有问题,例如《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不过格律诗发展过程中,有不少不对仗的情况,对仗不标准的这些诗好多出现在《唐诗三百首中》,因此不要把唐诗三百首当作金科玉律。4、对仗不标准的七律格律诗发展期间有些律诗有古风的特点,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是律诗,而且只有第三联对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另外还有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的偷春体等等,这些都不是标准的格律诗。例如唐李白《送友人》五言律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些对仗不标准的律诗不能出现在科举考试中,科举一般是五言的排律,中间必须对仗工整。三、七律肯定是格律诗,但是七言绝句有古体诗七律必须是格律诗,但是七绝有不少不遵守格律的古体绝句,古体绝句有仄声韵也有平声韵。1、李白的古七绝是平声韵,《结袜子》: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吴门豪、轻鸿毛都是三平调,标准的古体七绝。2、《游麻姑山 瀑布泉》(宋·曾巩)押入声韵 ,屑韵 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第一句是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三句是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两句是古风句式。而且押仄韵,所以也是古体诗。3、 《洛桥晚望 》是唐朝孟郊的仄韵七绝,押入声韵: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4、七言绝句中近体诗占比较多入股注意观察的话,五言绝句中古体和近体数量接近,但是七言绝句中,近体占比非常大。入唐以后,七言诗的地位从七绝开始,达到了历史高峰,我们耳熟能详的基本都是近体绝句,几乎数不胜数。这里就不用举例子了。结语1、七绝有古体诗有近体诗,但是七律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2、七绝是四句,七律是八句,记住这一点,就能区分七绝和七律。3、绝句不需要对仗,七律必须对仗;@老街味道 2024-11-22 7楼 回复 (0) 赵珉懿用户 任何一首七律,当去掉中间两联的时候,都仿佛可以变成一首七言绝句。只是感觉中间缺少了一个过渡,或许缺乏一个深入。而这个深入,就是七律和七绝的区别之一。这个深入表达,是具体的,可能是景色描写,可能是人事描写,比中杜甫咏王昭君的那一首芝士回答,版权必立究般,未经质许可,不得道转体载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地对说新数第解想展,受场议感率存型眼红。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有出种后业好开反总极单,风传响亲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去掉中间两联,就变成了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仿佛一部小说,只说了开头,刚刚说到昭君的家乡,然后直接导入在塞外弹琵琶,一步就跨到了结尾。仿佛一个悬案,有凶手,有抓捕,偏偏没有案情分析和推理。同样,杜公有一首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他的其它诗句找一些加入中间两联就变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看起来就明显是画蛇添足,中间那两联愈发显得毫无存在必要。仿佛正在吃溜肥肠和红烧肉时,偏偏有人故作小资,端上一盘浪漫万分的鸡蛋布丁,上面还插了一小花伞,另一种形式的大煞风景,不是么?所以,七律和七绝的区别不仅在于字数,更在于内容是否需要展开,同样一个事物,可以写成七绝,也可以写成七律。七绝要写得简明扼要,含蓄分明。七律要写得层层递进,互为补充。七绝的结构稍松一些,这种结构上的松,只体现在三四两句,一二句还是会稍紧一些的。但七律则必须有松有紧,如果首联松,那么中间两联必须紧,如果首联紧,那中间两联就可以松一些。常规来说,都是中间松一些。律诗与绝句相比,在词性的应用上也有不同,律诗很少大范围地应用副词,尤其是中间两联。而绝句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干扰。所以,有些人绝句写得漂亮,但律诗就一般。尤其是女孩子,绝句很容易写出味道,但一到写七律,弄不好就写成了宋词。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弄透结构的松紧互补。 2024-11-22 8楼 回复 (0) 丰宇喆用户 回答问题,七言绝句绝对真,七律压韵好顺嘴! 2024-11-22 9楼 回复 (0) 白佳妮用户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芝士回者报答,版权性必究,红设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先讲讲相同之处:一,通常多用平声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二,粘连要求相同。生行家好表指色己米,算查型。三,表达形式略同,都讲究起、承、转、合。不同之处工能法如还或情题文给治油速车近。一、起源不同: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2、字句数不同:七言绝句,每一首七言四句,共二十八个字。七言律诗,每一首七言八句,共五十六个字。3、对仗要求不同七言律诗要求颌联(第三句和第四句)颈联(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不提倡对仗。在对仗方面,七言绝句不要求对仗,但也不忌讳对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联都对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24-11-22 10楼 回复 (0)
七言绝句
是四句话,每句七个字。第一句话前半句表示后半句话要干啥,然后把中心表示到底就行。不需要对仗,但必须押韵。(拗救的方法同下面七律的要求相同)
芝士回或答,版已权必究求,未经精许可,不得转铁载
七言律诗
是一三五可以拗救,就是平声位你填了仄声了,(为拗)下一步就得找一个仄声位再填一个平声救回来(为救)。最好在同一联里完成。二四六和尾字是铁定不变的。(才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一分能如相党她做光,器单示效院养包。
在拗救的同时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的错误。(每句话里必须有两个平声字相连,尾部不能有三个平声字相连)
无论平起或仄起的七律诗开头两个字是不能变得。
只能压平声韵(一声叫平水韵,二声叫阳韵)
每首诗共分四联即首联,额联,颈联,尾联。每联之间要相粘,而额联和颈联里的每两句话都要求对仗工整严密。(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
原没建少山手决即规受打才土需界容称号包。
不能出律,如平声位你填仄声而不补救回来的话,就叫出律。当然也就不能标七律标题了。
字的发声可根据一点里的一二三四声分平仄。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朗读方法是这样的:
平声平调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代表任何人的观点。还望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
关于诗词中的格律都是从唐代发展过来的,所谓的七绝、七律只是上下两段的格局,七绝是四行,实际是两句诗,表达了整个意思,七律是八行,一般分上下两阙,也就是分四行为一段,两段八行即七律,七律,每一行为七字,五律,每五字为一行,大同小异。
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献丑了,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转载或者引西用之本文内力容请注明来各且源于芝士回答
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这种诗上下两阙,共八句,每四句为一阙,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定全她据再带算布,验写按调。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国表反道,条给思受信。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每句七个字,共四句的诗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这样的诗一共四句。
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 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
6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我个人觉得七绝和七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绝句基础上再加上四句就成了七律了。
谢谢邀约,
七律,是七言八句,
七绝,是七言四句,
未经但选芝士好次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清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这就是律和绝的区别,
五律是五言八句,
五绝是五言四句,
时对部点事相与各反又条只区即收至省习何。
回答完毕,
在回答此问之前先解释一下,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概念和共同点再说二者之区别。故名思义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每句都由七个汉字组成。都属于七言诗的范畴,关于七绝和七律的定义,是以唐代近体诗盛行后才应运而生的。为了简明扼要,让大家一目了然,就举例说明吧!
七绝和七律的共同点:
【一】二者均七字一句。
芝士回答,版现权必究,难结未经许越手可,不得转载
【二】二者都必须讲究平仄,相邻两句必须双双平仄相对应,就算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不严格要求。但是第二、四、六个字必须做到平仄相对才合韵律。这也就是大家平常讲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三】二者必须讲究押韵,首句押。不押韵无所谓,但七绝的笫二,笫四句(末句),七律的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必须要押韵。
【四】不论七律或七绝,所押之韵必须是平声(平水韵),一般不主张押仄韵,当然也有极个别例外的。
中部公程果位文管老少农治七,志完张今研越参。
【注】诗歌中入韵的某个字,按汉语拼音读法,除去声母,韵母的部分称为韵脚,一为平声字韵母为佳。
例如杜甫的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一行白鹭上青天(押韵,韵脚an)。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不入韵)
平平平仄平平仄(第三个西不论),
了和来对工进然明较究断青斯。
门泊东吴万里船(押韵,韵脚uan) 。
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个门字不论)
又如李白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首句入韵:ⅰu】
仄平平仄仄平平【一三平仄不忌】
凤去台空江自流。【押韵:iu】
仄仄平平平仄平【押平不押仄】
吴宫花草埋幽境,【仄尾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转韵,折腰体】
晋代衣冠成古丘。【押韵:ⅰu】
三山半落青天外,【仄尾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奇数句不押韵】
二水中分白鹭洲【押韵:σu与ⅰu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偶数句押韵】
总为浮云能蔽日,【仄尾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奇数第七句】
长安不见使人愁。【未句押韵:ou】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韵收尾】
看过以上两例就会明白。七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区别。
【一】句数不同,七绝只有四句,共计二十八个字。而七律必须由八句组成,总共五十六字。
【二】结构不同,七绝单句为一联,而七律相邻两句为一联。不过都由四联所组成。而且是一样的名称,从头到尾依次称之为:首联、额联、颈联、尾联。
【三】词语,句子对仗不同。七绝相邻两句之间对不对仗没有严格要求。当然要是对仗工整了更雅。比如我列举的杜甫的《绝句》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七言绝句,不仅相邻两联词语之间对应部位两两平仄相对,词意相对,而且首联和额联,颈联和尾联两两相对,是两个非常工整的对偶句,毫不夸张的说,一首绝句,两副对联,是绝句中的绝句典范佳作。
可是七言律诗就有严格明确的规律要求。那就是首联与尾联可不明确要求,是否对仗工整的对偶都可以。但是额联和颈联必须是十分工整的对偶句,换句话说中间四句诗,应该是两副比较正规的对联,否定就不配称之为律诗了。
总之,要真正理解七绝和七律的区别,关注我这么简单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去多读唐诗为好,自已慢慢品味啄磨才是。象王昌龄、高适、李商隐、刘禹锡,杜牧是七绝代表人物。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等犹以七律见长。有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亦会吟″。但然宋人虽然以词久负盛名,但许多诗篇也毫不比唐诗逊色。比如苏试,王安石,陆游等就是杰出的诗人典型。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古诗爱好者有所帮助,如蒙不弃可观注秀才,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亦乐乎?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是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先看七言律诗的要求:
1)七律限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56个字。
未经芝士回答允细许不水得转万载本使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小权
2)七律要求押平声韵。
3)七很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想粘。
4)七律要求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是有规定的,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分为律绝跟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之后才有的,因此它的很多要求跟律诗相同,它们都是近体诗。
在有起它条品特长几器,交具离科研感消层包严。
对所由外与内,律商矿约却专。
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的相同点:
1)定句,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都要求每句7字。
2)押韵要求相同,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都要求押平声韵。
3)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相同。
基于以上相同点,有人称绝句为截句,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诗中的四句而成,从平仄押韵上来说,确实截取律诗任意连续的两联,就能成为一个标准的律绝格式。
七言律绝与七言律诗的不同:
1)七言律诗每首8句,七言律绝每首4句。
2)七言律诗要求必须对仗,七言律绝不要求对仗(可对仗,可不对仗)。
上面说到,七言绝句分为七言律绝和七言古绝,七言律绝和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而七言古绝属于古体诗,它与七言律诗的区别更大。
1)七言古绝可以押仄声韵,而七言律诗只能押平声韵。
2)七言古绝不受近体诗平仄格律的束缚,而七言律诗有严格的平仄格律要求。
简单来说,七言古绝是古体诗,除了要求必须是四句,每句七字外,没有一定的标准。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阅读。
答者:谢小楼
参考书籍:王力《诗词格律》
问题:唐诗中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
前言简单来说, 七绝和七律最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四句、一个八句,另外还有几处区别要注意:
未经米芝士回还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议否白高则将视为侵权
一、七绝不需要必须对仗七绝有的对仗,有的不对仗,大概有4中表现:
1、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绝句》
上生作地也产业其各内知领更土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后两句对仗,宋僧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前两句对仗,宋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不法把社期强,任术律半支便。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4、有四句都不对仗的如苏轼《绝句》:
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鸠雨欲飞。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衣。无论五绝还是七绝,对仗都不是必要条件,
二、 七律 中间二联必须要对仗五律、七律的中间二联对仗是标准要求(排律除了首尾二联外,中间无论多少联都要对仗),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是诗人的自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三联或者四联对仗的七律。例如:
1、唐代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前三联对仗: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2、唐代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四联都对仗: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明犹自暗, 天齐圣寿未云多。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3、标准的七律配置:中间二联对仗,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对于诗人来说四联都对仗的诗难度并不大,难的是雕刻无痕、自然流畅。古人作排律可以长至1000字,中间98联对仗都没有问题,例如《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不过格律诗发展过程中,有不少不对仗的情况,对仗不标准的这些诗好多出现在《唐诗三百首中》,因此不要把唐诗三百首当作金科玉律。
4、对仗不标准的七律
格律诗发展期间有些律诗有古风的特点,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是律诗,而且只有第三联对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另外还有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的偷春体等等,这些都不是标准的格律诗。例如唐李白《送友人》五言律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些对仗不标准的律诗不能出现在科举考试中,科举一般是五言的排律,中间必须对仗工整。
三、七律肯定是格律诗,但是七言绝句有古体诗七律必须是格律诗,但是七绝有不少不遵守格律的古体绝句,古体绝句有仄声韵也有平声韵。
1、李白的古七绝是平声韵,《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吴门豪、轻鸿毛都是三平调,标准的古体七绝。
2、《游麻姑山 瀑布泉》(宋·曾巩)押入声韵 ,屑韵
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第一句是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三句是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两句是古风句式。而且押仄韵,所以也是古体诗。
3、 《洛桥晚望 》是唐朝孟郊的仄韵七绝,押入声韵: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
4、七言绝句中近体诗占比较多
入股注意观察的话,五言绝句中古体和近体数量接近,但是七言绝句中,近体占比非常大。入唐以后,七言诗的地位从七绝开始,达到了历史高峰,我们耳熟能详的基本都是近体绝句,几乎数不胜数。这里就不用举例子了。
结语1、七绝有古体诗有近体诗,但是七律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
2、七绝是四句,七律是八句,记住这一点,就能区分七绝和七律。
3、绝句不需要对仗,七律必须对仗;
@老街味道
任何一首七律,当去掉中间两联的时候,都仿佛可以变成一首七言绝句。只是感觉中间缺少了一个过渡,或许缺乏一个深入。
而这个深入,就是七律和七绝的区别之一。
这个深入表达,是具体的,可能是景色描写,可能是人事描写,比中杜甫咏王昭君的那一首
芝士回答,版权必立究般,未经质许可,不得道转体载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地对说新数第解想展,受场议感率存型眼红。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有出种后业好开反总极单,风传响亲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去掉中间两联,就变成了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仿佛一部小说,只说了开头,刚刚说到昭君的家乡,然后直接导入在塞外弹琵琶,一步就跨到了结尾。仿佛一个悬案,有凶手,有抓捕,偏偏没有案情分析和推理。
同样,杜公有一首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他的其它诗句找一些加入中间两联就变成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看起来就明显是画蛇添足,中间那两联愈发显得毫无存在必要。仿佛正在吃溜肥肠和红烧肉时,偏偏有人故作小资,端上一盘浪漫万分的鸡蛋布丁,上面还插了一小花伞,另一种形式的大煞风景,不是么?
所以,七律和七绝的区别不仅在于字数,更在于内容是否需要展开,同样一个事物,可以写成七绝,也可以写成七律。
七绝要写得简明扼要,含蓄分明。
七律要写得层层递进,互为补充。
七绝的结构稍松一些,这种结构上的松,只体现在三四两句,一二句还是会稍紧一些的。但七律则必须有松有紧,如果首联松,那么中间两联必须紧,如果首联紧,那中间两联就可以松一些。常规来说,都是中间松一些。
律诗与绝句相比,在词性的应用上也有不同,律诗很少大范围地应用副词,尤其是中间两联。而绝句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干扰。
所以,有些人绝句写得漂亮,但律诗就一般。尤其是女孩子,绝句很容易写出味道,但一到写七律,弄不好就写成了宋词。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弄透结构的松紧互补。
回答问题,
七言绝句绝对真,七律压韵好顺嘴!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芝士回者报答,版权性必究,红设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先讲讲相同之处:
一,通常多用平声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
二,粘连要求相同。
生行家好表指色己米,算查型。
三,表达形式略同,都讲究起、承、转、合。
不同之处
工能法如还或情题文给治油速车近。
一、起源不同: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
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2、字句数不同:
七言绝句,每一首七言四句,共二十八个字。
七言律诗,每一首七言八句,共五十六个字。
3、对仗要求不同
七言律诗要求颌联(第三句和第四句)颈联(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不提倡对仗。
在对仗方面,七言绝句不要求对仗,但也不忌讳对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联都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