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不自立为王?大家对宋江此人如何评价?

《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不自立为王?大家对宋江此人如何评价?
在下楚塞江郎,来尝试回答此问题:是啊,为什么呢?几乎绝大多数读过这部名著的人,都会认为当时的水泊梁山已经占尽了天时(北宋朝廷国内烽烟四起、国防边境连年征战不断)、地利(水泊梁山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人和(梁山兵强马壮兄弟同心),举旗造反正当其时,可“宋江为什么不自立为王”进图天下开国建号创建帝王之雄图霸业呢?江郎个人认为,可能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致:一是宋江其人原本是郓城县中一小吏,虽然内里依势弄权、外交江湖匪类,官私兼营、黑白两道通吃,但胸无大志,总体尚称本份,从未想过要杀官造反、举旗称王,就连杀了个阎婆惜,还是迫于情势无意失手之下的误杀,兀自“吓得慌做一团”,更何况扯旗造反、自立为王?客观地说,如果不是意料之外地遭了阎婆惜这件人命官司的话,宋江很可能会顺风顺水地在那郓城小县他的官面王国中做一辈子押司,甚至连当个县令、府台的想法,可能他也未必会有!二是宋江虽然只是县府一小吏,但毕竟也算是官场中人,地方(县级)头面大员。身为体制之内的一份子,他当然深知一整套国家政权机器的强大与犀利,对于任何敢于挑战其威权的的行为及力量,绝对是都具有摧枯拉朽的毁灭之力,且毫无任何阻碍、迟滞的!至于这种力量是否愿意或什么时候愿意摧毁你,那就主要取决于你的行为对其规则的破坏程度,看是否触及到了它的底线,是否威胁到了政权的安全稳定!当时北宋的政权虽然已是极度腐朽败坏,但其若要真正启动战争模式的话,摧毁水泊梁山那样的一洼水、一个小山包子,那基本还是不费什么吹灰之力的!正由于此,所以他才不敢轻易去挑战大宋朝廷的禁区与底线!三是身为押司,官虽不大,但迎上接下、欺上瞒下、上传下达、专权弄鬼的事情那也必须得要熟极而流,然后才能在熟中取巧,而宋江恰恰又是个中的高手行家!因此,他不仅深谙体制之内的各种潜规则及一切政治的方向、原则,更是对当时的律法、法度、规则等无所不知,且应用纯熟,否则何以包揽词讼、中饱私囊?既然精熟于各种规则,那他当然就明白横行不法、作奸犯科等类行为的归类与定性准则!所以在晁盖离奇中毒箭身亡之后、宋江主政梁山期间,将原“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将大旗换成“替天行道”等等,对梁山众人的行为严加节制,不敢谮越雷池一步,故此梁山泊匪众在大宋朝廷及世人人眼中,始终只是一帮乌合之众的“梁山草寇”而已,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朝廷眼内、心中不过只是疥癣之患,不值得大动干戈予以剿灭清除!可如果一旦宋江如果也象方腊那样立都建国、自立为王的话,那就从根本上性质大变了,那样的水泊梁山就已经不再是“草寇”、“匪患”,而是地地道道地成了“叛军”、“叛党”、“乱臣贼子”,不仅是“人人可以得而诛之”,而且大宋朝廷更会大起倾国之兵以征讨之,后果也必然会如方腊集团一般,顷刻之间烟灭灰飞!所以,“为寇为贼而不反叛”、不“自立为王”,正是宋江的聪明之处,把与大宋朝廷之间的对立矛盾,始终控制在“宋朝内部统治阶级与社会底层各行业人民之间内部矛盾”的框架、范畴之内,而不将其升格为敌我矛盾、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这才免强保持了“招安”之前一段时期内的相对安定,并且为下一步接受“招安”、接受朝廷改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可能性及可行性!四是“《水浒传》中宋江”只所以“不自立为王”,最关键、最根本的原因是宋江不仅非常了解梁山的底细,更有自知之明!别看他东拼西凑装神弄鬼借什么九天玄女搞什么天罡地煞,装模做样搞得有板有眼,但如果说真要是只有一人最了解、最清楚梁山底数的话,除了他不做第二人想!虽然号称天罡成群地煞成堆,可他心里最清楚,这不过就是一群由偷鸡摸狗的小偷、打家劫舍的小强盗以及一些下三滥、末九流的人渣等类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罢了!真要是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而派兵全力剿灭的话,随便调韩琦、韩世忠那样的任一名将,引两万精兵恐怕就把水泊梁山给踏成一片泥淖、连人带马给灭得鸡犬不存了!还别说他们,徽宗老儿也不用出动童贯、高俅,就随便调给张叔夜几万人马,恐怕用不了三、两个月,也就把梁山给彻底搞定了!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江之乱正是被张叔夜给剿灭的!这些都不说,连宋江自己都深感梁山这帮子盗寇的名声太臭、影响太坏,根本摆不上台面、拿不出手,因为根本没有几个人能算得上正道出身的,更缺乏有高等职级从业经历的人才。林冲只所以在梁山的地位非常重要,并不是因为他资历老、武艺高、人缘好、名头大,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他“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就业履历非常辉煌耀眼,可谓是水泊梁山的一块儿金字招牌!除他之外,其余梁山收拢的人几乎全都是草莽、市井之类的非正当职业出身;就连前几次带兵进剿梁山的将领关胜、呼延灼等,也基本上没有一个高职级的将军,都是些此前名不见经传、在大宋朝廷中几无一点儿影响力的无名小辈!否则的话,又何至于为拉拢一朱仝上山而指使李逵个畜牲斧劈小衙内、为逼迫玉麒麟卢俊义上山而搞得他家破人差点儿死亡呢?所以,在下认为,宋江只所以“不自立为王”,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梁山所谓的的那点儿实力,用以投降朝廷、接受“招安”而“搏个封妻荫子”,或许可以大加利用,其中亦或有利可图;若要真拿梁山的这群乌合之众去反叛朝廷、“自立为王”的话,那绝对是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因为梁山这点儿家底,在真正久经沙场的边防大将军们眼中,恐怕根本就算不上一碟小菜儿!五是浔阳楼题反诗的事情,原文大抵如此“……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自古至今,读此书者多据此而认为宋江系酒后吐真言,此诗亦确有造反之意及反叛朝廷之志!而在下却深不以为然!个人以为,这恰恰是宋江投降主义的萌芽、“招安”思想及计划的初始!“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由此句可知,宋江其人“凌云”之“志”,显然在于“黄巢”!那么黄巢都干了什么可以令其立而以为“凌云志”的事情呢?造反,对!当然就是造反!黄巢是历史上著名的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曾立号建国,攻占长安,但最终兵败被杀!北宋之前那么多次的农民大起义,宋江为什么只看上了黄巢?黄巢又有什么长处可以被其效仿、学习并可以立为“凌云志”的呢?第一,当然不是兵败被杀,没人愿意学这个,也不可能把这事树立为“凌云志”;第二,乃是建国称帝、自立为王,据其诗意而言,显然也绝对不是这件事儿!因为若是此事儿的话,诗句应为“敢效黄巢真丈夫”才对,可他的原诗反而是“敢笑黄巢不丈夫!”所以可以肯定是绝对不会把他“敢笑黄巢不丈夫”之事立为“凌云志”的!况且,他诗中对黄巢可说是满怀不敬,甚至以“敢笑”而大加耻笑!笑什么呢?当然是“敢笑黄巢不丈夫!”那么黄巢究竟又干了哪些“不丈夫”的事情,而以至于令宋江“敢笑”呢?第三,投降!黄巢曾在唐朝大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大军围困之下,迫于情势投降唐朝,后因不满唐朝廷安置而再次造反,最终导致兵败身亡!而这种出尔反尔、接受招安投降不彻底、朝三暮四而最终身死名毁的“假投降行为”,正是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根本原因!而仿效黄巢利用农民起义增加自身份量、以接受“招安”的投降手段晋身朝廷得到重用“搏个封妻荫子”,也正是宋江诗中“他日”准备“若遂”的“凌云志”!不仅如此,“敢笑黄巢不丈夫”之中,还包含着极深的自己一定要投降成功谋得高官厚禄、决不学黄巢反覆无常招致身死名裂的坚定志向、决心和信心!杀惜之前,宋江可能从未如此想过,只是一味委屈求全地想要图个正途出身;面带金印刺配江州之后,他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而这个“凌云志”,恐怕就是他能为自己规划的唯一奔向飞黄腾达的阳关大道,其中甚至有可能包括篡权梁山、谋死晁盖等一系列纲领性行动,恐怕此刻都已经在他的谋算之中,以至于压抑得他不堪重负,通盘规划完成后又有些欣喜不胜不能自抑,所以才会有了浔阳楼题诗一章!六是投降!开国伟人毛泽东评价说:“《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鲁迅先生的评语则为:“一部《水浒传》,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 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总结两位大家的评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以宋江为主导的接受“招安”投降,也就不会有《水浒传》这部书,这部书就是专门为了投降接受“招安”而写的!请大家试想:梁山如果不投降、不接受招安的话,那会怎么样?一群盗寇啸聚梁山侵州扰府、打家劫舍,宋江自立为王妄称匪号,那不正是方腊在干的事情吗?后果不用多言吧!宋江照样不称王,学晁盖领一窝子山匪水霸在梁山自得其乐,那就没有《水浒传》,最多也就是一群《响马传》、《绿林贼寇传》之类的了,最终朝廷空出手来,一巴掌给拍死算完事儿,何来的《忠义水浒传》?不降朝廷,妄谈“忠义”岂非纯属扯淡乎?当然还有些其它的影响因素,一是不太重要,二是限于篇幅,在此便不再啰嗦赘述。至于对宋江其人的评价,前文中已评论得颇为不少,个人对其的评价已基本展现清楚,故此不再重复!(图片来自于网络,有侵则删)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