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欧洲之后,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去欧洲之后,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我曾经在荷兰呆过,在过去一年半里我去了很多其他的西方国家,对于文化冲击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然而,下面这个经历是我遭受过最大的文化冲击,至今我都还没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回事。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作为一个海南人,我的家住在离赤道很近的地方,夏天的时候太阳基本在18:30-19:00就下山了,冬天则是17:30-18:00,所以我几乎感受不到日长的变化。在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比中国往北的多,在夏天,有时候22:00甚至23:00天才黑!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就更晚了。这意味着日出也早,大概早上4:00就出太阳了。而冬天则是另一个极端,8:15左右日出,17:15左右日落。在那段从早上课上到傍晚的日子里,实在是不适应,因为有时候根本看不到太阳。现在我依然不太适应,在夏天的晚上,和朋友从超市出来,或者吃完晚饭,看到天空还是亮着的,真是不舒服。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冲击:晚饭吃的非常早。我想这在西欧国家很普遍。我注意到在荷兰以及德国,一些人在17:00或者18:00就吃晚饭。很多荷兰人在午饭的时候爱喝奶,吃午饭喝奶啊!我不知道这个习惯在其他文化或其他国家常见不常见,但是在中国是绝对没有的。可能荷兰人就是因为这个长得高吧。荷兰人的一顿午饭可能就是一个三明治就牛奶或酸奶酪了。还有跟陌生人打招呼,尤其是和异性,这我现在都没习惯过来,因为这一点欧洲各个国家居然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我去瑞士的时候,只要我见到我瑞士朋友的女朋友or老妈or其他女性朋友,就得和她们用新的方式打招呼——亲三下脸颊(左右左或者右左右)。一开始我真接受不了。我以为在荷兰也是这样和陌生女孩打招呼,并且我根本不知道其他国家还有啥规定!对于一个老外来说真的太难懂了!语言水平——荷兰人的英语是出了名的好,这是真的。我之前听说过,但不知道这一现象是那么普及。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过不会说英语的荷兰人。不仅是英语,荷兰人对其他欧洲语言也很熟练,像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因此我相当佩服荷兰的教育。不过对外国人来说学当地的语言就很难了,因为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大家都会用英语交流。有些居民提到过,在荷兰的超市没有所谓的最高零售价。同样一件商品,可能在另一家超市会便宜个20到50欧分。自行车!自行车!自行车!荷兰是非常照顾骑行者的,几乎每一条城市的主道上都有自行车道,并标有自行车道的交通标志。就长这个样子↓↓↓骑车在荷兰相当受尊重,在没有自行车道标志的路上,汽车也会礼让自行车过马路。事实上,关于有轨电车还发生过一件趣事——电车居然停下来让我和朋友骑车过马路!我们真的受到了惊吓!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事情,等我记起来后慢慢补充。

回复
  • 邵经亘用户

    我曾经在荷兰呆过,在过去一年半里我去了很多其他的西方国家,对于文化冲击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然而,下面这个经历是我遭受过最大的文化冲击,至今我都还没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回事。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作为一个海南人,我的家住在离赤道很近的地方,夏天的时候太阳基本在18:30-19:00就下山了,冬天则是17:30-18:00,所以我几乎感受不到日长的变化。在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比中国往北的多,在夏天,有时候22:00甚至23:00天才黑!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就更晚了。这意味着日出也早,大概早上4:00就出太阳了。而冬天则是另一个极端,8:15左右日出,17:15左右日落。在那段从早上课上到傍晚的日子里,实在是不适应,因为有时候根本看不到太阳。现在我依然不太适应,在夏天的晚上,和朋友从超市出来,或者吃完晚饭,看到天空还是亮着的,真是不舒服。

    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冲击:

    晚饭吃的非常早。我想这在西欧国家很普遍。我注意到在荷兰以及德国,一些人在17:00或者18:00就吃晚饭。

    很多荷兰人在午饭的时候爱喝奶,吃午饭喝奶啊!我不知道这个习惯在其他文化或其他国家常见不常见,但是在中国是绝对没有的。可能荷兰人就是因为这个长得高吧。荷兰人的一顿午饭可能就是一个三明治就牛奶或酸奶酪了。

    芝士回答,版权必究,价未志经府许可,此己不得转载

    还有跟陌生人打招呼,尤其是和异性,这我现在都没习惯过来,因为这一点欧洲各个国家居然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我去瑞士的时候,只要我见到我瑞士朋友的女朋友or老妈or其他女性朋友,就得和她们用新的方式打招呼——亲三下脸颊(左右左或者右左右)。一开始我真接受不了。我以为在荷兰也是这样和陌生女孩打招呼,并且我根本不知道其他国家还有啥规定!对于一个老外来说真的太难懂了!

    语言水平——荷兰人的英语是出了名的好,这是真的。我之前听说过,但不知道这一现象是那么普及。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过不会说英语的荷兰人。不仅是英语,荷兰人对其他欧洲语言也很熟练,像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因此我相当佩服荷兰的教育。不过对外国人来说学当地的语言就很难了,因为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大家都会用英语交流。

    有些居民提到过,在荷兰的超市没有所谓的最高零售价。同样一件商品,可能在另一家超市会便宜个20到50欧分。

    在法二些形命象期做规万走,今究矿价。

    自行车!自行车!自行车!荷兰是非常照顾骑行者的,几乎每一条城市的主道上都有自行车道,并标有自行车道的交通标志。就长这个样子↓↓↓

    分高数军式切速马备快参。

    骑车在荷兰相当受尊重,在没有自行车道标志的路上,汽车也会礼让自行车过马路。事实上,关于有轨电车还发生过一件趣事——电车居然停下来让我和朋友骑车过马路!我们真的受到了惊吓!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事情,等我记起来后慢慢补充。

    2024-11-22
    1楼
    回复
  • 梁萍用户

    在南欧待过一年,因为自己从前信奉的是效率第一,所有与“”正事”无关的都是浪费时间的心跳,因此碰到的最大文化冲击,当属南欧人对生活悠闲自在的态度了。

    刚刚到达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周五的下午去学院找教学秘书办理相关事宜,教秘小哥儿通常都会微笑地向我表示“这是周五下午啦,要休息啦,下周再办吧”“上完课要好好享受生活哦”等等等等,徒留我一个人在风中哀伤。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初期还有抱怨,居民区的商店晚上7点、至多8点就关门了,要买东西只能去购物shopping mall里的大超市,无比思念711。后来也就适应了如此的生活节奏,到了晚上不再像国内动不动就出去逛街吃饭看电影,像战斗一样见面然后各自刷手机无语凝坐。也是因为我所在的地区网络通讯没有国内4G这么发达,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窝在住的小公寓里,慢慢地做着饭,邀请一栋楼的同学们过来饱餐一顿,几个人挤在小沙发里天南海北地聊一聊,偶尔开一瓶小酒几个人分喝到微醺,享受一下他们对中华料理的称颂和惊叹,最后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版权归芝从士回话建答网站取或原作处者所有

    (典型的南欧日常)

    而然形者员位先元复千府层引。

    待得久了,发现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做了很多在国内时看不上、认为是在拖沓耽误时间的事情。也学会欣赏沿路的田野风光,不再是走起来带风闷头往前赶路,和公寓旁边那位永远在修整自家车库的大叔打招呼,到教室和同学们在门口一起喝杯咖啡瞎聊,都是以前的自己不会做的。也因为相对闲散自由的缘故,老师也很随和,我也养成了在课堂上有疑问就直接举手直接说的习惯。

    总之,文化冲击人人都会有,尤其到了和国内相差比较大的欧洲。但只要去尝试和适应,也会发现从前体会不到的美妙之处。

    2024-11-22
    2楼
    回复
  • 尹凤熙用户

    从2013年开始,我每年有一个月左右会去荷兰居住,欧洲的好几个国家也都去旅游过,比如德国比利时瑞士法国意大利...要说到文化冲击,可真是天翻地覆,因为从小就被灌输欧洲多么好多么富裕,尤其是福利,人民生活得像天堂一样,但是等我真的到了欧洲,才发现天堂并不存在。就拿荷兰来说吧,本土人素质确实不错,友善有礼,过马路永远是车让人,但是除了本土人,荷兰还有很多穷欧洲国家的人(包括难民),这些人素质就很差了,偷抢吐痰很常见。荷兰的中小城市非常干净(因为人特别少),但是首都阿姆斯特丹就很一般了(人口最多),尤其市中心唐人街红灯区一带,各种脏乱差,我尤其讨厌他们吸毒合法的制度,大麻的味道非常非常臭,简直令人作呕!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文化冲击。再说说福利,所谓的医疗免费其实是医疗保险,分了好多等级的保费,保障的范围也不同,并不完全是百分百赔付,而且还一年不如一年(就是越来越抠门),就拿生育来说吧,以前只要怀孕国家就有各种补贴,但是现在已经退化到要生下来才有补贴,当然一点比起中国还是优越点。孩子读大学可以有补贴和贷款,不过补贴不包括交通费和学杂费,贷款在工作后要清还,有人还一辈子,当然如果你找不到工作是可以暂时不还的(所以懒人就申请失业了)。总之所谓欧洲国家的福利,只是听上去很美,实际是疯狂剥削中产阶级(这个范围非常之广,高管白领教室医生老板都是),用他们交的重税来支撑整个福利体系,比如一个教授是跟一个环卫工人的到手月收入一样的。做生意的话千万不要当老板,不然各种巧立名目的税收能让你吐血,我感觉这点是高福利国家的隐患,严重阻碍了民众创业的积极性,也养了不少懒人,经济衰退成为必然。以上是我所知道的欧洲制度一部分,当然如果有补充或反对的欢迎提意见。

    2024-11-22
    3楼
    回复
  • 贺亚辉用户

    1.我在意大利的一家手表店买了一块手表。然后国内的亲戚看到了,叫我给他买一块一样的。我回到那家店,我想作为回头客,应该多给一点优惠。然而他们却要加价20欧元。。。。我想他们认为既然我回头了,说明之前的价格卖低了。

    2.项目上有一对西班牙的同事,两个人恋爱多年,三十多岁了。我很好奇,你们怎么还不结婚?女的一脸懵逼问我,我为什么要跟他结婚?!男的也懵逼的补一刀,对呀,我为什么要跟她结婚??!! 欧洲人的结婚率真的很低。。。。

    3.下班后别想逛街,因为你下班,开店的也下班。挣不挣钱无所谓,该老子下班休息,老子就要休息。中国人巴不得24小时都有客人光顾店面。逛街,只能等周末。除了超市营业久点儿。

    转载或者引用本文信内容请注片明为来源于回芝士回斯答

    4.在公交上给老年人让座??当心被老人骂。不像有的中国老人倚老卖老,欧洲老人不服老,除非身体真的很弱了,不然真的不会接受你给他让座。

    5.地铁票不按照总站数卖,而按照环来卖,巴黎就是这样。好比在北京,二环以内的票价是三元,三环以内票价五元,四环五环可能要上十元。(妈逼舍不得地铁费还真不敢住郊区)

    定度实结系情,级根切万千照。

    6.厕所是我开,要拉就付钱。欧洲的公厕很少,免费公厕更是少之又少。收费的话,一般不管大小,都是1欧元甚至2欧元。火车站的厕所居然都要收费。有的人流量大的麦当劳,会安排专人把守他们的卫生间,凭消费小票可免费拉一次,盖章作废,再拉无效,没有小票的话就要收费一欧元。我在一个电影院发现了免费公厕,我恨不得拉一年!

    7.在法国一个人满为患的餐厅,我点了一杯奶制品。半天没服务员给我上,我就自己打开了冰柜去取。没想到老板看到了,非常生气,叫我放回去,他会给我送来。我是看他们太忙了才自己去拿的,很委屈。在中国,你自己去餐厅冰柜拿东西不是正常得很么?又不是不给钱。法国人可能考虑的是冰柜的卫生和记账清晰。

    这来对自通山运据造己目,律须型。

    2024-11-22
    4楼
    回复
  • 叶阳炎用户

    在意大利留学几年,谈谈在意大利的感受.

    1.生活节奏慢

    如果你是急性子,来意大利一定会让你慢下来,当然,相较于意大利南部,北部还是好一点,至少都会准时上下班。在意大利,去邮局银行办事,排队等个几个小时或者一上午都是常有的事,并不是因为办事的人多,而是处理事情慢,一家银行6个柜台就开2个窗口,一个小时才叫1个号,有事慢慢来才是他们的办事态度。

    版权归白芝士回答太网站或原情作者被所由有

    2.节假日多,罢工多

    意大利除了国家节日,宗教节日外,还有地方节日以及8月的全民大休假,粗略一算,一年的三分之一都是节假日。这还不算,经常有事没事闹个罢工什么的,除了公交地铁出租车飞机火车等日常罢工外,邮局快递,甚至大学教授也能罢工,没有什么是不能罢工的。

    以出动都外此无五布团准,率却县。

    3.绝对准时下班,周末不工作

    在中国可能习惯了不夜城,但在意大利,周末以及每天晚上6点后,除了餐馆,很多店铺都是要关门的,包括超市!所以想买东西什么的,一定要趁6点前完成。当然,并不是全部商店、超市都关门,购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还是有营业到很晚的,只不过去一趟都要跑好远

    们党料头林律际,构标按。

    4.咖啡文化

    在意大利,喝咖啡真的就像喝水一样普遍,有事没事来一杯,从早到晚杯不离手。在意大利,你永远不会因为嗜饮咖啡而被责备,咖啡馆里永远都是充满了人。在意大利,最好的交友方式就是说一句:走,我请你喝一杯咖啡。而且对方几乎都不会拒绝。

    5.足球文化

    意大利各大酒吧几乎都会有一台电视机专门用来看球,所以酒吧也是球迷们常去的地方。意大利人不喜欢踢球,但喜欢看球,各大城市足球队之间竞争都是十分激烈。我生活在意大利都灵,也就是尤文图斯的主场,每当有重要比赛,你根本就不需要打开电视机,只要听听外面的呼声就能知道今天是否赢球了。

    6.垃圾分类

    来到意大利的留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生活问题估计就是垃圾分类了,没错,这边垃圾是需要分类的,塑料、纸、玻璃、厨余垃圾等都是要分类收集的,随便乱扔肯定是要被邻居投诉的,每类垃圾都会在每周固定的一天被集中收走。

    今天先大概写这几点吧,意大利真的是个很有趣的国家,以后有时间了再慢慢补充。

    2024-11-22
    5楼
    回复
  • 邓佳怡用户

    我去过丹麦,感觉北欧人好单纯啊,住酒店也不要押金,登记后给钥匙随便住,一个礼拜给次房钱,吃自助餐要什么饭卡早餐券?直接坐下就吃了。坐火车公交车,进站检票车上查票?哪有的事,随便坐。当然我也很自觉,按时结账,出门买24小时通票。不能让人家小看我们中国人。陌生人见到你热情地打招呼,过马路汽车离你好远就停下来了,招手让你先过。有一次我和同事在公交车上讨论怎么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个大叔听到了,直接过来指着车上印的站名,依次告诉我应该在哪儿换什么车怎么到达,真的是民风淳朴。另外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足球场真多。

    2024-11-22
    6楼
    回复
  • 张琦琦用户

    在英国的两年里 我发现:

    1.除了伦敦外生活节奏都很慢

    一到晚上六点左右整条街都是空的,店家也都关门了,除了偶尔在外面晃悠的几个“英国酒吧文化”的学生和流浪汉外,街上空空如也。老奶奶们早上会画上个精致的妆,拉着老伴去吃个英式早餐然后慢悠悠的走向公交车站去等benefit的车坐,顺便看着路上匆匆赶去上课的学生们。到了周日,超市和店家能营业到下午四五点已经是很棒的了,他们才不管什么多工作多赚钱,只要到了下班休息的时间,就算我吊车上举着钢筋呢我也留在那里锁车,走人!

    芝士党回答及,版同王权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便载

    2. 冷漠文化

    倒不是真的人性冷漠,英国人在看到你上火车抬不动行李的时候还是会主动帮忙的,而是在地铁或火车上,人手一本书,只要不认识的人绝对不讲话!伦敦地铁甚至有过一次调查:你愿意拿'don't talk to me'的胸针还是'welcome to talk'的胸针,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前者。我会对这个事情印象深刻也是因为在中国的火车上有时候还是会和隔壁聊上几句以保持礼貌的,就是出于这样一个保持礼貌的目的,在我和坐我对面的英国小哥哥第N次对视之后,我开口问了他要去哪里,结果两人聊着聊着交换了facebook后他开始ask我出去喝咖啡什么的,后来问了当地的室友才知道,在火车上主动讲话的人会被认为“你对我有好感”…

    3.下雨不打伞

    英国是出了名的天气烂,雨多。在国内一个个都是娇滴滴的小公主稍微有点太阳有点雨都要撑个伞,然而英国人一个hoodie搞定小雨,天冷了加一个冲锋衣之类的。我们学校沿海全年没几天是晴天,来英国后慢慢也养成了中小雨不打伞的习惯了因为走在路上真的没有人打伞。虽然到暴风雨的时候还是会撑个伞试图减缓自己被淋湿的速度,然后看着路上的英国人裹着大衣防风衣被淋的瑟瑟发抖,心里嘀咕一句:这个傻子居然还不打伞,估计对方心里也是这么看打伞的我的…暑假回国实习的时候,我妈会在包里给我带把伞说今天要下雨,我已经做好了暴风雨的准备结果就是一点毛毛小雨,看着街上撑起一把又一把小伞的时候,内心十分平静了:这么点小雨连帽子都不用带!

    来英国之后已经最好了每天画好精致的妆出门就可能淋花,买衣服已经是先看有没有帽子防不防水,防水的鞋,外套,书包应该是标配,被妖风吹断了无数把伞

    4.英国人脑筋死板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被逼着做了太多的奥数题的原因,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被冠以“聪明”的头衔,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出色,更是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中可以很快的相处无数个solutions. 英国人吃的很单一这点全世界都公认了,有时候室友们跑来看我做菜不看食谱都觉得很诧异,想要学着做榄菜肉末四季豆这道菜的时候不停的问:我要放多少克肉末?几分钟后放酱油?盐要放一个teaspoon吗?想想国内菜谱上的适量少许,默默泪了…英国人做事一板一眼也有好处就是完全按照规则走,甚至会买了家电后大声朗读使用说明!他们很少会动脑筋在“走捷径”上面,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中国人被讲“不守规矩”的原因之一吧(除了一点:英国人过马路也不看红绿灯的!)

    2024-11-22
    7楼
    回复
  • 冰任任用户

    坐标德国。

    要说最大的冲击,首推“冷冰冰”的饮食文化。

    除了咖啡、茶饮、圣诞热红酒,欧洲人普遍习惯喝冷水、冷饮。德国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小孩子们也经常打开水龙头捧几口水喝,然后继续玩耍。即使坐月子的女性、生理期的女孩子都喝冷水,冰淇淋也不忌口。

    未物经芝士回答允许不如得转交载本文内容,否则将叫视义为侵权

    在德国这么多年,只认识一个笃信中医的德国家庭医生习惯喝温水。在多数德国人看来,每天喝温水的人一定是身体灰常灰常虚弱了。吃饭配热汤的人一定是灰常灰常懂得保养身体了。

    中能方小看么常次处南转务备酸写识满。

    早餐和晚餐也经常是冷食:面包切片,厚厚地抹一层黄油,铺上一两片火腿,再来杯果汁。如果再拌个沙拉菜,那简直算是“丰盛健康的一餐”。看到我早餐煮清粥中午炒个菜晚上煮面,温柔贤惠顾家的德国好室友直接惊呆了:“你怎么一天做三顿热饭???”

    德国人好不容易做一顿热饭,也是槽点无数。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对土豆的痴迷:土豆球、土豆饼、土豆泥、土豆块、炸薯条、烤薯片……那叫一个爱得深沉。德国人均消费土豆56.8千克/年,折合每天0.16kg——三两土豆啊亲!每人每天!

    我学法由些样原道图区据处器,思术传复划。

    想征服德国人的胃,教你一个绝招:醋溜土豆丝!还可以酌情加微辣。曾有某个贵族气质爆棚的德国帅哥抱着土豆丝吃得满眼绿光恨不得把盘子都咽下去,我只好捂脸装作不认识他……

    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文化差异,比如周日商店不开门,小到中雨不打伞,等等。以及至今都还不怎么习惯汽车礼让行人,经常没出息地站在路边畏手畏脚——但可能也没大错,万一养成了大摇大摆过马路的习惯,回国可就没法出门了。

    2024-11-22
    8楼
    回复
  • 李晨用户

    旅英9年,从一开始觉得什么都不一样,到后来觉得其实都差不多。文化的根基是人,是人性。而人性的本质又不至于南辕北辙,所以大部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在英国也是相同的。

    当然啦,不同地区的文化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同。如果说最大的文化冲击大概有以下三点。

    1,对待死亡的态度。曾有调查表明,英国人是全世界对待死亡态度最淡定的民族。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就是教堂的墓地和公墓等都在城市里,与城市生活无缝对接。租房子租到公墓或者教堂附近并不稀奇。公墓里面会有人遛狗,跑步,夏天开个派对,在公墓旁边吃饭一点不稀奇。也见过同事无奈的笑着,提到她癌症晚期的丈夫,最近不幸又被车撞了一下,然后其他同事也是笑着说,情况不会更糟糕了。戴安娜王妃去世时,当时仅15岁左右的两位王子,更是因为情绪内敛,悲痛展现的恰到好处,没有出现大声嚎哭而被英国媒体交口称赞。

    转团载场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现来源于给芝士回还答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英国有不少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徒,有信仰所以不那么恐惧。英国有人性化的医疗体系(反正我没遇到过不耐烦的医生,会很细心的讲解病情甚至原理,打消病人疑虑等),有成体系的临终关怀医院,还有一群认为everything is a joke的人民。在外人面前,过分的喜怒形于色与差劲的情绪把控在英国都被视为欠缺教养与礼貌的表现,与外部环境格格不入。以上种种,大概造成了英国人从内到外的对待死亡的淡定态度。诚然,我也与英国朋友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说伤心难过肯定是有的,如果一定要特别宣泄情绪一般会在特别亲近的家人与朋友面前,也不是绝对的。只是大体上给大家展现出来的是这样。

    2,父母亲与子女间的关系。就社会整体来说,英国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中国那么亲近有人情味。比如18岁以后我问过的大部分英国人上大学要靠助学贷款和自己打工,即使是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当然也有父母努力攒钱供孩子上大学的。结婚也是男女双方共同攒婚礼费用和房子首付,一般来说父母比较少帮忙。18岁以后大部分英国人都会搬出来自己住,即使家和工作都在本地也会搬出来,否则会让周围人觉得很诧异。住在家里的英国人大部分要给父母交一份租金,当然大部分租金是低于市场价的。

    英国人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非常独立。心疼自己女儿的偶尔也帮忙看孩子,但大部分英国父母是不帮助看孩子的,幼儿园里的孩子最小的有30天的,6个月的也不少见。90多岁行动不便的老人自己住的有很多,由社工照顾,或者搭伴养老。比如经济宽裕一点的老人找一个腿脚方便的朋友带他出去转转,他则多采购食物等在经济方面补偿另一位老人。老人既不想去子女家居住,子女也不会觉得心理上有负罪感。英国离婚率高,子女一般也不会干涉父母婚姻,聊起天来要说明我同父异母的兄弟,我同母异父的妹妹,很常见。一般来说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也还算和谐。

    说它没手农术受科,便酸层细。

    总之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很独立。重点说父母亲这一块,我想主要还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好,养老是社会责任而不是子女责任。但作为中国人,总是觉得英国老人是很可怜的,尤其是在超市里看到年龄一把,弯腰驼背,买了一大堆微波炉食物的老人时。

    和两本只总特流别,则给联风织消格派。

    3, 娱乐方式。大部分情况是泡吧喝酒,蹦迪,下班也要去喝一杯。吵得要命还要扯着嗓子聊天,出来耳朵听力都有所下降。到现在也不理解这样的娱乐方式到底哪里好玩了,既无法愉快聊天,又没法早早睡觉,英国人就是乐此不疲。

    2024-11-22
    9楼
    回复
  • 万俊美用户

    在芬兰留学两年,因为东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也经历过不少“文化冲击”。要说最大的冲击,我想应该算芬兰的节假日放假了。

    按理说,放假就放松呗,好事啊,怎么还会出现“文化冲击呢”?

    版权族归实芝士回答网站越或后目原作者所有

    亲,问题是,芬兰人放假和中国人不一样,是真放松啊。

    首先,芬兰放假,周末还好说,顶多是超市只营业半天,但是如果遇到圣诞节那样的重要节日,是全国人民一起放假,包括超市和公交车司机。

    人家芬兰人认为,既然是国家节日,超市员工当然也要放假,人家也要休闲嘛。

    结果,在圣诞节假期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连买个西红柿都困难。

    了出而定部当点本意公,入式保报律连支团。

    也不敢出门,因为公交车也放假了。

    要二两体好样特计她东术单带,至空律般属。

    芬兰信仰基督教,但凡涉及到耶稣生命中的关键时刻,他们都会放假,所以,耶稣出生的日子,他们放假,耶稣去世的日子,他们放假,耶稣复活的日子,他们也放假!

    出国之前,我绝对想不到我去买颗白菜还会跟耶稣有关系。

    没办法,人家超市为了纪念耶稣,连菜都不卖去放假了啊。

    其次,芬兰还有自己的一些节日,比如每年白昼时间最长的时候,有“仲夏节”,还有芬兰国庆节,他们还过五一节呢。

    每当重要节日放假时,芬兰人都会郑重地升起芬兰国旗。

    我们虽然不知道芬兰人什么时候过什么节,但只要一看到宿舍楼旁边旗杆升国旗了,就知道:坏了,超市又要关门了!

    然后像兔子一样向超市狂奔,抓紧时间买菜储备。

    仲夏节那天,我正好从外面旅游回来,大街上除了酒鬼空无一人,公交车万年不到。

    没办法,只好花高价打车回宿舍。一芬兰中年大哥热情把我招呼上车,大哥英语不错,路上一聊,发现他妹妹居然在北京工作,结果,凭借套近乎和刷中国人这张脸,他车费还给我打了八折!对此,老夫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说因为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的人们之间交流少不了“文化冲击”,但这也不全是坏事,有的“文化冲击”还是挺有意思的。

    欢迎点赞并关注本头条号:士兵的军情之翼

    2024-11-22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