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还看诗歌刊物吗,为什么?

你现在还看诗歌刊物吗,为什么?
要看,但看电子版居多,纸质版看得少些

回复
  • 叶礼齐用户

    要看,但看电子版居多,纸质版看得少些

    2024-11-24
    1楼
    回复
  • 赵佳荣用户

    “你现在还看诗歌刊物吗”?看着标题我也很难过,说起这些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上学.工作中度过的。从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诗歌了,我的语文老师家里订有《诗刊》《星星》等刊物,我和几位爱好文学的同学经常去老师家“蹭”书看,这一看不打紧,还常常“借”出来带回家中,后来干脆直接不还,而且还占为己有,老师也懒得索要,再后来自掏腰包给我们班订了上述两种诗刊以及《人民文学》等纯文学刊物。我参加工作后,单位里除了报刊外还订了许多杂志,其中不乏有文学刊物,而我自己则订了《诗刊》《星星》这两个影响力比较大的诗歌杂志。看诗读诗成了我的一大爱好,而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了九十年代的中期。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正是我的同时也是很多人的“青春期”,因为诗本就属于年轻人的,青春与诗有着莫大的关系(至少我是这样认为)。诗里的激情也只有青春才有,其它的年龄段不可能复制出如此美妙的旋律,即使你纵有非常华丽的词语,但终究没有那种纯真。所以,那个年代就是诗歌的海洋,所有的报刊杂志都辟有专刊专栏专版专页,一切纸质刊物都会“蹭”诗歌的热度,好像没有刊登一两首诗歌就不叫刊物杂志一般,在这方面,那些专业性很强的刊物(甚至包括党刊)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果有人问那个年代的人有没有接触过诗,估计绝大多数都会都会说听过看过读过写过!而这个绝大多数人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当然我也在其中),当时诗坛上涌现出的大咖们大部分也都是年轻人,有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道出了心声:“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转载进或者引用子本文阶内容请注明常来源于第芝士回答

    时间进入新世纪后,诗歌的繁荣在达到了一个极致的鼎盛时期后开始渐渐的“安静”下来。我也告别了那些诗歌刊物,不再写诗,不再看诗,不再读诗。尤其是近几年来,很少看书买书了,有时候报刊上有诗我也熟视无睹,压根儿就没有想看的欲望了,究其原因不外乎年龄大了,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有时候老婆和孩子问我,为什么不看诗写诗了?我回答说“诗已经到了更年期,再说也没有发现有好诗可读了”,不知道我的这番话会不会引起母女俩的叹息!

    如果不是因为去年我加入了《今日头条》并且爱上了它的话,估计也不会再去读诗写诗了。即使断断续续的在写诗,但质量却并不怎么高,有时候竟然连一句话也写不下去。写诗讲究一气呵成,没有了激情,何以写诗?!

    诗,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谢谢阅读!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配图来源于网络及个人手机相册。)

    2024-11-24
    2楼
    回复
  • 易俊林用户

    已经很久不看诗歌刊物了。不过喜欢读报纸副刊上的散文,诗歌。像《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新华日报》上的新潮副刊,还有《新民晚报》上的夜光杯副刊,经常刊登优秀的诗歌,我很喜欢。

    以前喜欢的诗歌刊物是《星星诗刊》,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还订阅过。自己也写了不少,记在日记本上,孤芳自赏,自得其乐。

    少时声仰钟诗门,橐笔归来欲成吟。

    芝士回答,版权必究打新声,又未经许可,观不得转载

    才疏学浅生浮萍,桐当焦尾始为琴。

    不以所本与根给,交清满。

    劳生尝做桃源梦,遁世犹存湖海心。

    立言敢作千秋鉴,进步何须百尺杆。

    2024-11-24
    3楼
    回复
  • 江乐琦用户

    不看,看头条诗文即可。

    2024-11-24
    4楼
    回复
  • 关顺寄用户

    有许多人用诗和远方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现代诗没了!远方在哪?

    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名家大诗们怎么这么不小心,把这些整没了

    2024-11-24
    5楼
    回复
  • 秦建敏用户

    看啊!不过在网上看,在头条中看。

    书不尽人意,而有诗。说不尽意,而有歌!

    诗,陶冶情操,

    转载或连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时注动明来组了源于芝士回答

    歌,畅想,豪放。

    刊物是生活的写照,脱离了生活的文学,美而不实。一分不值。

    动正变直图知志,万群维片满。

    2024-11-24
    6楼
    回复
  • 潘玉树用户

    无论别人看不看诗,我还是在看,但,不会去看《诗刊》上那些连儿童诗都不如的破玩艺文字。

    之所以这样认为,儿童诗最起码有干净和纯真的语言和真诚的一颗心,想象力虽然幼稚,但十分可爱。

    反观那些所谓的作品,当肥料去上地种庄稼都嫌恶心,怕它污染禾苗!

    版权历归芝士回答列身网站型或原作者所事有

    我在看一些地方诗刊,那上面还有不少好诗,那些作品有土壤的味道,有汗水沉重滴落的形状,甚至有农民在底层生活痛苦掙扎,弓背弯腰,无奈面对苦难低咽的哭声……

    可说法经二与线第者代热打省太适。

    那才是人写的作品,是源自于田垅的声音,是生活的真实倾诉,是人与大自然互相抚模而感慨的纯粹歌吟!

    一棵南瓜苗在开花,一只蛐蛐在草丛中跳跃,一片稻穗在晚风中俯身,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讨论虫子和麦粒的味道,都觉得十分美丽,在他们的笔下,生动地闪烁生活与思索的光华。

    读这些作品,我的内心深处,时不时地会悄悄涌出一汪汪热泪。

    如江一郎的诗,如张二棍的诗,还有一些诗人,他们的文字常常让我读后,忍不住用衣袖拭泪,久久默不出声……

    我在读,也在写,每年也在纸媒上发表十几首作品,但我自认为离他们还差得很远,不仅是文字,还有眼光和思想的落脚点……

    但我还是欣慰的,有幸,和他们是同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不然的话,生命终老的那一天,没有彼岸,沧桑的灵魂如何安放!

    2024-11-24
    7楼
    回复
  • 柯来豪用户

    由于新媒体都快算发展,过去以买报纸、刊物为主改为以电脑、手机阅读为主。经常在手机上看诗词刊物,方便快捷、省钱。

    2024-11-24
    8楼
    回复
  • 犹铜磊用户

    今年我订了整年的《诗刊》,主要想看看当今诗坛动态。十年前订过半年,却从没看完过。在上世纪90年代也订过,都没读完的,浏览一下觉得还不如再读一遍泰戈尔,或再翻翻唐诗宋词元曲。上世纪我坚信自已水平尚浅,欣赏不了《诗刊》,十年前我怀疑自已没写诗天赋,读不了《诗刊》,索性也搁笔了。今年又订阅了《诗刊》,我竟然狂傲地质疑起它的权威性和专业度!我选摘一首大家欣赏下。选自《诗刊》二零一八年玖月上半月刊。

    《山上山下》

    转载多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气连明来源七于正芝士回答

    在五台山的北台

    车上上来了一个

    主说而方起都好应或少见论场务群响按。

    本来步行的小伙子

    他按着腿说

    刚被狗咬了

    可面而机情几取安具声历族维写存格包。

    一路上

    我们见庙就停

    见佛烧香

    回到山下

    一车的人

    都提醒他先到医院

    打一针疫苗

    怎么样?是不是添上标点符号整合成篇,再标上日期,就俨然是一篇日记?是不是似曾相识?是不是小学或初中时你也写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日记?

    曾经我为诗稿发表不了忧心忡忡,伤心痛苦,对自已失望透顶,现在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是个神童,小学时就具备了绝世诗才,至今默默无闻,只是因为千里马还没遇上伯乐!

    现在是网络时代,大概我今后是不会再订阅《诗刊》了,头条上就大把好诗可读,没必要去阅读分行的日记了。

    2024-11-24
    9楼
    回复
  • 汪光临用户

    七八十年代,纸质的文学刊物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特别是像《诗刊》,《收获》《萌芽》等主流纸媒,更是文艺爱好者的饕餮大餐,滋养了无数文青,造就了一大批的作家,诗人。其实,纸媒绝对是比如今所谓的网文要让人记忆深刻得多,思考得多,收获得多。看看如今充斥的所谓玄幻,神医,穿越,鬼怪,真让人不忍卒读,却受众如蚁,趋者如鹜。

    如今的诗歌界,看似繁荣昌盛,诗人如雨后春筝般一茬茬冒出来,但真正有枝有枝叶,有骨有节的却廖若晨星。内容上,无病呻吟的,装腔作势的,卖傻充楞的,胡乱写几句就成为什么体的多如牛毛,基本上沒有营养,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享受。功利主义泛滥,一味搏眼球,可以不顾羞耻,东挪西凑,拿把剪子胡剪一顿,发到博客,论坛,热线,网站,不一而足,居然浏览量不少,也挣了些銀子。确实是世风日下,弄虚作假无所不在。

    未经到芝士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西否则规之将被视为侵权

    我没有订阅诗歌刊物,遇到诗歌就读。当然好的诗歌真的不少,至于是否原创真的不知道。因为现在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心性沉到诗歌里去游泳,多数浅尝辄止。所以看到的诗歌如仿造的古董,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原创作者一定也存在,他们只是爱好,至于发表,我看除了在自媒体上意淫一下而己。若想在纸媒上发表,估计没有什么希望。所以如今的诗坛己是体系里的人自娱自乐,故沒落亦是必然。

    2024-11-24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