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那么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的诸侄,明宪宗朱见深诸孙。明宪宗共十四子,如下:长子,未满周岁夭折,无名,无后;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极,四岁夭折,无后;三子,明孝宗朱佑樘;四子,兴王朱佑杬,去世后谥号“献”,称“兴献王”;(世宗追封睿宗献皇帝);五子,岐王朱祐棆,二十四岁去世,谥号“惠”,称“岐惠王”,无后;六子,益王朱祐槟,去世后谥号“端”,称“益端王”;七子,衡王朱祐楎,去世后谥号“恭”,称“衡恭王”;八子,雍王朱祐枟,二十六岁去世,谥号“靖”,称“雍靖王”,无后;九子,寿王朱祐榰,六十五岁去世,谥号“定”,称“寿定王”,无后;十子,未满百日夭折,无名,无后;十一子,汝王朱祐梈,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安”,称“汝安王”,无后;十二子,泾王朱祐橓,五十三岁去世,谥号“简”,称“泾简王”,子朱厚烇未及就封即去世,泾藩绝后;十三子,荣王朱祐枢,去世后谥号“庄”,称“荣庄王”;十四子,申王朱祐楷,十六岁未及赐婚、就藩,即去世,谥号“懿”,称“申懿王”,无后;宪宗十四子,其中长子、次子、十子夭折,十四子申懿王未就封即去世,自然无后。而五子岐惠王、八子雍靖王、九子寿定王、十一子汝安王就藩后,享年或长、或短,但均未诞育子嗣,所以死后撤藩,无后。十二子泾简王虽然有子朱厚烇,但是其未及就封便去世,也没有留下孙辈,亦无后。所以,宪宗诸子,只有三子孝宗皇帝、四子兴献王、六子益端王、七子衡恭王、十三子荣庄王有后(指男性子嗣)。其中,孝宗皇帝有皇太子朱厚照、蔚悼王朱厚炜二子,但是蔚悼王早夭,所以实际只有独子朱厚照一人。兴献王有朱厚熙、朱厚熜二子,其中朱厚熙出生五天即夭折,所以也只有独子朱厚熜一人。益端王有朱厚炫、朱厚烨、朱厚煌、朱厚熠等四子。衡恭王有朱厚燆、朱厚烃、朱厚熑、 朱厚煐、朱厚炳 、朱厚煃、朱厚福(福下有火)等七子。荣庄王有朱厚勲、朱厚熹、朱厚煦、朱厚烮、朱厚然、朱厚曾(曾下有火)等六子。以上二十一人,即是明宪宗诸孙。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皇帝去世,其独子、皇太子朱厚照自然是毫无争议地成为大明新一代皇帝,也即后世的明武宗。武宗在位十六年,说他嘻哈也好,顽童也好,昏庸也好,不拘一格也好;总之,他对内对外都折腾得惊天动地,成为整个文官集团的头疼对象,又因为传统儒家忠孝思想的约束,使得朝臣们对于一生行事不羁的武宗毫无办法,只能被动地应对,几乎可以用“狼狈”来形容。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十一岁的武宗皇帝去世,诸文臣在长舒了一口气后,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武宗没有留下子嗣,而孝宗也没有其他在世的皇子,这样皇统就面临着断绝的危险,而大明局势也将产生动乱。为了稳定局势,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臣,做出了“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决定,于帝系内血缘最近的宪宗诸孙、孝宗诸侄、武宗诸堂弟里选取一位继承大统,并以武宗遗诏名义诏告天下。孝宗是宪宗第三子,实际的长子,武宗是宪宗长孙。在孝宗、武宗一系断绝后,按伦序,接下来就是宪宗四子兴献王一系最长,具有优先承袭权。当时兴献王已经去世,所以,兴献王独子----兴世子朱厚熜,于礼法、祖制、及“兄终弟及”遗诏下,于宪宗诸孙中伦序第一,继承权优于其他诸堂兄弟,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而且,当时的朱厚熜父亲去世,唯一的兄长也早就夭折,孤零零一个人,而亲人也只有寡母一人,年仅十五岁(虚岁),又出生、成长于远离繁华都市的安陆乡下,怎么看,都是一个毫无权力、没有见识的少年,对于治理国家、主持朝政,基本没有经验可言,可以由文官们操控。这对于诸文官们来说,简直就是完美地“道德牌位”。迎立他为新君,再高高地供在朝堂之上,“垂拱而治”,政事由诸文臣实际处理,不正是儒家传统政治理念的最高理想么。于是,在武宗去世后,实际主持大明日常运转的首辅杨廷和,报请孝宗皇后---张太后批准,派出使团至安陆,宣布兴世子朱厚熜为继任皇帝,迎其前往京师继位。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居然心思缜密、意志坚定、极有主见,而且,腹黑程度能在大明诸帝里面排前三!在朱厚熜还没有正式成为皇帝的时候,朝臣们就在继位仪式、身份等问题上领教了他的精明,并最终让步。而在正式登基后,朱厚熜,或者是后世习惯的称呼----世宗嘉靖皇帝,让他们深深地领略到,一个完全不同于武宗风格的、权谋深邃、驾驭老道的雄主风范。虽然此时的世宗,尚不到二十岁。之后,世宗凭借着与年龄极不相符得成熟老练,逐渐稳固手中的皇权,不断对掌权的文臣们展开反击,迫使以杨廷和为首的辅政文臣们心灰意冷,主动致仕。并借“大礼议”事件,逮捕官员一百三十四人,并廷杖至死十六人,以赫赫皇权完全压制住了想要以“礼法”来对抗、控制他的诸文臣。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世宗尊生父兴献王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将其纳入大明正统皇帝世系之列,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武宗之上。至此,在世宗的不懈努力下,文臣势力一败涂地,再也不能对抗皇权,而当年那个来自安陆乡下的小小少年,则牢牢地掌握了大明无上的权力。这是当年那些以为他“年幼无知、别无依靠、容易控制”的文臣大佬们所没有料到的。如果早知道当年的兴世子是这样一个少年老成、城府极深、群臣们根本无法驾驭的人物。如果可以重新选择,那他们绝对会越过伦序,改立益藩、衡藩、荣藩的其他宪宗诸孙,或者直接给武宗立嗣,迎取益王长孙、益藩朱厚烨长子朱载增入京,为武宗嗣子,直接续武宗法统,也要比立世宗强。(朱载增是宪宗长曾孙,孝宗侄孙、武宗之侄,也是武宗去世时,唯一已经出世的子侄辈)。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而文臣们也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所以,在正德十六年的四月,朱厚熜登上了帝位,并统治大明帝国长达四十五年。 回复 期待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