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贷款侵权?

冒名贷款侵权?
如果被冒名贷款存在了不良记录,建议您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并主张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及《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不良信息在进入征信机构个人信用数据库后,对信息主体会制约或限制相应的民事活动等。 由于冒用人的过错,被冒用人被信用机构记载有不良记录,冒用人的行为侵害了被冒用人的名誉权,导致被冒用人不能在金融机构贷款购房,原告本应该享受到金融贷款利益得不到实现,从而给被冒用人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损害,故被冒用人可以得到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依据为《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回复
  • 陈香菱用户

    如果被冒名贷款存在了不良记录,建议您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并主张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及《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不良信息在进入征信机构个人信用数据库后,对信息主体会制约或限制相应的民事活动等。

    由于冒用人的过错,被冒用人被信用机构记载有不良记录,冒用人的行为侵害了被冒用人的名誉权,导致被冒用人不能在金融机构贷款购房,原告本应该享受到金融贷款利益得不到实现,从而给被冒用人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损害,故被冒用人可以得到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依据为《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转载或者引用本加文内容研话料请注明来源于角芝士回答

    2024-11-22
    1楼
    回复
  • 豆子用户

    【有事找律师:我们努力普法,希望亲能打赏个订阅~】

    冒名贷款导致合同未成立的风险。从合同角度看,合同的签订应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签字或者盖章是当事人双方达成合意的外在标志,也可以称为形式上的标志。签字,一般是当面签字,否则难以识别是谁的签字。如果违反了此规定,就意味着合同未成立。这就是说对因冒名贷款而导致未成立的,银行不能要求对方依据合同承担违约责任,银行也不能依据合同而要求实际用款人承担合同责任,因为银行与实际用款人之间根本就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能要求实际用款人根据民法对不当得利的规定承担责任。

    因冒名贷款而承担的侵权责任风险。从侵权行为的角度看,在冒名贷款中,银行虽然不是冒名贷款的具体实施者,但银行未尽到审核义务的过失行为与实施者的故意行为相结合,也因侵犯了客户的姓名权、名誉权而要承担侵权责任。从近年来有关冒名贷款的司法判例来看,判决的结果从判令“假按揭”实施者承担责任向要求银行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转变。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一方面是银行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或者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披露了被冒名人的不良信用记录,对其名誉权造成了一定的侵害;另一方面是法律对侵权责任的界定更加明确,对精神损害赔偿也有了法律依据。而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对受害一方的赔偿范围是不同的,这就是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当事人为什么要选择侵权责任为由提起诉讼。从目前的审判实践来看,违约责任只赔偿财产损失,对人身伤害不予赔偿。侵权责任的赔偿,不受当事人对违约赔偿约定或可得利益的限制,也不限于财产的损失,如果当事人的人格权如姓名权、名誉权受到损害时,还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未经究芝士江府回答允分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光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点击“自定义菜单”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
    2024-11-22
    2楼
    回复
  • 李帅毅用户

    被冒名贷款,先积极与办理贷款的机构协商,如果贷款机构拒不解决或当事人因不良信用记录造成了损失要求赔偿,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情况属实,为了自己的声誉,贷款机构一般会帮忙解决。起诉搜集证据时,当事人只需去权威部门作笔迹鉴定,证明贷款合同上的签名不是自己所签即可。

    2024-11-22
    3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