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步兵在平原上如何有效对付骑兵?

冷兵器时代,步兵在平原上如何有效对付骑兵?
知道古代打仗为什么宿营时一定要安营扎寨吗?安营好理解,就是搭营帐宿营,但扎寨呢?扎寨必须建立寨栅,深沟高垒,将敌拒之于营寨之外,使敌在高垒箭雨之下,无法越过寨栅外的深沟。扎好营寨之后才能够坦然安枕,放胆休息。所以安营时士兵在营寨外挖深沟,在寨栅内搭高垒是必须的功课,这也是对付敌方骑兵最有效的办法,不管是那方的骑兵遇到深沟高垒的营寨,都得下马徒步攻击。

回复
  • 六修齐用户

    知道古代打仗为什么宿营时一定要安营扎寨吗?

    安营好理解,就是搭营帐宿营,但扎寨呢?

    扎寨必须建立寨栅,深沟高垒,将敌拒之于营寨之外,使敌在高垒箭雨之下,无法越过寨栅外的深沟。

    芝士回答,版权话必究,未务经处许华可已,不得转载

    扎好营寨之后才能够坦然安枕,放胆休息。

    所以安营时士兵在营寨外挖深沟,在寨栅内搭高垒是必须的功课,这也是对付敌方骑兵最有效的办法,不管是那方的骑兵遇到深沟高垒的营寨,都得下马徒步攻击。

    2024-11-22
    1楼
    回复
  • 虞志达用户

    步兵在平原遭遇骑兵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依托与防护,就需要拿人命硬抗对方的骑兵冲锋。扛不住,全军覆没,扛住了也是损失惨重。所以要想有效对付骑兵,必须有一种工具帮助其对抗骑兵的冲锋。

    这种工具就是战车!

    版华求法权归芝士统内回答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汉朝是第一个与北方游牧政权——匈奴进行长时间、大规模战争的中原王朝。在其与匈奴几百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中,汉朝进行了各种战争技术的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最早的“车营”便诞生于这个时代。

    下起气很据阶认速具记林约查置住。

    们生等都相月无党,品济受议空群研火。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此时古罗马统帅马略刚刚当选保民官),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数十万步兵进攻匈奴。此役匈奴单于采纳了汉军叛徒赵信的计策,将大军以及辎重移至漠北,试图以逸待劳,在汉朝军队穿行沙漠后人困马乏时击败汉军。这一计策可以说确实抓住了汉军的软肋,因为汉军在马匹牲畜的数量上无法和匈奴相比,所以军队在长距离行军时无法完全依靠马匹牲畜来运载辎重以节省士兵的体力。汉军在长距离移动后,军队的体力相比匈奴军队会严重下降,从而影响战斗力。叛徒赵信因为变节前在汉军中任前将军,所以很了解汉军的这个弱点,便针对这个弱点提出了这个计策。匈奴单于最终等来的是卫青率领的数万军队,此时卫青的军队自从定襄出塞已经行进了一千多汉里,正是“人困马乏”的状态。但卫青不是寻常庸将,在发现匈奴军队后马上便了解了敌我形势并作出对策——“令武刚车自环为营”。所谓“武刚车”,其形制根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车者,为先驱”。所谓的“巾盖”应该指的是马车上类似于伞的车盖和车盖边缘垂下的布巾。考虑到“武刚”这个名字,所谓的“巾盖”也许是一种木制的挡板。拥有“巾盖”的马车必然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于是卫青便用这种马车环绕自军,起到屏障的作用,从而防御匈奴骑兵的攻击。卫青在保证自军大部的安全不会受到匈奴骑兵的威胁后,派遣5000骑兵与匈奴军队交战,匈奴则派上万骑兵与其交战,汉军随后又派出军队从左右两边包抄匈奴军队,最终一举击溃匈奴人。

    这个战例从表面看,只是一个汉军与匈奴军队的遭遇战,汉军依靠强大的战斗力击败了匈奴军队。但如果和其他与拥有成规模的骑兵军团的战例对照着看,就能发现卫青之所以能获得最终胜利,其实要归功于其老道的战场经验和正确的战术操作。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在自己的一再请战下率领五千步兵出击匈奴,这五千步兵“力扼虎,射命中”,可以称得上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也是李陵五千步兵便敢于出击匈奴的自信来源。当然,从“全军主帅”汉武帝刘彻的角度来看,李陵此举还是太冒险了,他本意是让李陵这五千步兵负责运输此战主力——贰师将军李广利三万骑兵的后勤辎重。之所以这次作战主力也只有三万骑兵,而不是如元狩四年那样的十万骑兵的大规模骑兵作战行动,其根本原因在于,经过汉武帝时期与匈奴的连年征战,汉帝国历经文、景二朝以“马复令”为典型的鼓励养马政策而拥有的四十万匹厩马已经大为减少,是故才有主力三万骑兵、李陵五千步兵的窘迫现状。但应当注意,这时李陵的军队中并不是已经到了“无马可骑”的状态,而是拥有少量马匹,无法装备整支军队,但李陵本人以及一干亲兵将领应该都配有马匹,其军队的辎重应该也是由牲畜(马或其他可役使牲畜)来运输。李陵从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其地发现的居延汉简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而其地的历史发展也能感受到气候变化对一个地区的巨大影响)出发,出兵一个月都没遇到像样的匈奴军队,李陵还将军队所过之处的地理情况画成地图,派遣部下骑将陈步乐送回汉朝。一切看似很顺利,但很快匈奴大军就会出现。李陵的军队在浚稽山驻扎一段时间后,匈奴军队发现了李陵,很快便组织了三万骑兵包围李陵。李陵则摆出以车为依托(应该也是武刚车)前排盾戟,后排强弩的阵形,一旦匈奴骑兵接近便“千弩倶发”,匈奴骑兵在汉军的强弩下无法接近汉军,第一波进攻在付出大量损失后被汉军击退。但匈奴军队不可能就此罢手,于是很快又集结八万多骑兵进攻李陵,李陵且战且走,多次击败匈奴,但匈奴军队的不断进攻,李陵所率的汉军也损失惨重。最终,汉军箭矢用尽、武器钝坏,无奈之下用车轮辐条当作武器,最终李陵被俘,汉军只有大约四百人突围成功。纵观李陵出击匈奴的前后过程,虽然李陵的五千步兵最终失败,本人也被匈奴俘虏,但其与接近十万匈奴骑兵交战多日并能对匈奴造成大量杀伤,与之前李广的四千骑兵遭遇匈奴四万大军在很短时间内便伤亡惨重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分析其原因,除了李陵军队都是拥有良好防护的精锐重装步兵之外,其依靠武刚车抵挡匈奴军队的箭雨当也是重要原因。李陵的“车营”虽然最终没能让其成功突围,但近在咫尺的成功也说明了中原王朝军队用“车营”对抗游牧骑兵的有效性。

    “(战争的)胜利属于那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在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点上组织和部署最大力量的人。”奥地利名将卡尔大公这个论断道出了中原王朝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症结所在。中原王朝军队经常要面对着北方游牧民族因为机动力而具备的局部优势兵力,因此依托车营进行防御就成为最直接的选择。

    2024-11-22
    2楼
    回复
  • 施乔森用户

    当然有办法!曾经有两个兵神一样的人物(白起,李牧,由白起发明,李牧完善到巅峰)就专门发明了一种以步兵克骑兵的战法!在白起领兵的过程中,由于算计到赵国弓骑兵的威力,因此专门提出了以野战工事破骑兵。即,挖简易陷马坑,在远距离的情况下,步兵躲在陷坑里,盖上木板抵挡骑兵发射弓箭,然后当骑兵发射完弓箭开始冲锋的时候,抽掉木板,步兵从陷坑中出来,用长枪刺马腹(直接把枪尾柱在陷坑里,呈45度向上,枪头刚好对着马前胸,战马冲击力大,会自己把自己送上枪口,直接刺穿。)然后有人在陷坑旁用短刀专门砍杀骑士。如此,则骑兵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到后来,由于秦军的武器得到了升级,开发出了战弩车,有着比骑兵更远的射程,更多的备箭,并防护能力,在平原上直接碾压骑兵秦军便不再沿用此战法。但李牧却拿来对付匈奴骑兵,一战灭掉匈奴十万骑兵。

    2024-11-22
    3楼
    回复
  • 代挺用户

    其实步兵对骑兵本身就没有优势,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动性高,最好的攻击就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对步兵进行威慑。在古代,外族入侵,大多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的骑兵是非常厉害的,中原也发明了很多的战术来对抗骑兵,比如,利用阵法将骑兵困在,强弩射击,值得注意的是轻骑兵最怕的就是强弩射击,满天飞箭,还没到敌方阵地就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盾牌兵和长矛兵结合,唐朝的矛上面有一个弯钩,这个钩子就是专门来勾马腿的。还有就是陌刀,专砍马腿。骑兵最大的优势依靠就是马,如果马死了,骑兵还不如步兵,所以攻击骑兵,首先就是要把马给弄死。

    2024-11-22
    4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