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学习CPA?

该如何学习CPA?
想要学好会计科目,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会计科目,看看我帮你整理的答案,希望有用。一、会计的概念   我们在学《会计》,如果连会计的定义都不知道,那怎么通过《会计》考试呢?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于会计的概念,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是一种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角度进行账务处理;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   (5)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我们注会《会计》所研究的是财务会计。   我们注会《会计》所研究的是财务会计,即是对会计要素进行的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计量(记多少)、记录(怎么记)和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二、会计等式与会计科目   (一)会计等式   1、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理解:资产是资金的占用,权益是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来源又分为债权人的投入和股东的投入,故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是会计基本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   提示:会计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   提示:本等式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依据。关于这个知识点要去高顿题库做一下练习题。   (二)会计科目   我们在学习注会《会计》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会计科目分类方法是依据会计要素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   1、资产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常见的流动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常见的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类   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常见的流动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常见的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   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研发支出等。   5、损益类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   三、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和“贷”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债务有关,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的减少记借方。贷则正好相反。你可以这样理解:“借”表示资金的去向,“贷”表示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权益人的投入,包括债权人的投入和股东的投入,另一类是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而资金的去向有两个,资产的形成会占用资金,费用的消耗也会占用资金。这样就不会把借贷的科目弄混了。   四、涉及到税法和财管的一些知识   (一)涉及到税法的一些知识点   1、增值税   《会计》中涉及到增值税最多的地方主要是存货、固定资产和收入三大部分。比如一般纳税人购买原材料,所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因管理不善原因造成存货被盗、丢失、霉烂变质产生损失会涉及到进项税额转出;一般纳税人出售固定资产,会涉及到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要确认收入、结转成本,涉及到增值税销项税额。这里涉及到的增值税知识比较浅,建议大家听预科班就能搞定。   2、企业所得税   《会计》所得税部分涉及到税法中的企业所得税的知识。我们至少要知道何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以及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少额都包括哪些。   (1)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不是一个概念。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对利润进行调整之后的应纳税利润,可以理解成税法上的利润,这样说来纳税调整就好理解了。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其实就是站在税法的角度看资产,是按税法规定可以作为费用或损失列支的,即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其实就是站在税法的角度看负债,负债从产生到偿还不影响到损益,那么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如果影响到损益,那么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3)纳税调整增加额   ①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这种情况税法上要确认收益,有收益就要交税,那么未来期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要纳税调增。   ②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比如福利费在会计中是可以在成本费用中扣除的,而税法上只能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14%作为福利费扣除限额。成本费用是会减少税前会计利润的,那么未来期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要纳税调增。   (4)纳税调整减少额   ①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比如国债利息收入在会计上作为收入反映到利润表中使税前会计利润增加,但税法上对于国债利息收入是免税的,那么未来期间由税前会计利润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要纳税调减。   ②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比如研究开发形成的研究开发费用,税法中规定该部分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其实也是按50%加计扣除的概念)。但在会计上这50%是不作为费用扣除的,那么在未来期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要纳税调减。   (二)涉及到财管的一些知识点   主要体现在货币的时间价值上,比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涉及到普通年金现值系数,虽然考试的时候会给我们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但是对于我们没有学习过财管的童鞋们也应该知道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含义。首先说什么是年金,年金是每隔相等时间间隔收到或支付相同金额的款项,如每年年末收到养老金10000元,即为年金。年金现值是指按照利率把发生期收到的年金利息折成价值之和。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符号为(P/A,i,n),它代表每年年末的现金流量为A,共n期,在利率为i的条件下现在值多少钱。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还涉及到财管中的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不过这个在注会《会计》考试中没有考过,涉及到的在题中已经给出实际利率了,不用我们去用插值法计算。   五、一些基本概念的区分   (一)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摊余成本的区分   1、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账面价值,再比如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再减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为账面价值。   2、账面余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3、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等于期末时的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区分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科目,它会影响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属于其他综合收益中的一部分,它在净利润之后,故它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有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不涉及减值的一个原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都已经反映到利润表,影响了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常情况下公允价值下降要计入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没有影响到损益,但如果下降幅度太大,再不影响净利润就不合适了)。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的区分   既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在利润表中都在净利润之前,那为什么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时候除了将售价与账面价值计入投资收益之外还要将持有期间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呢?可以这样理解: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虚”的,而投资收益属于“实”的,在持有期间你没有卖掉交易性金融资产,即使公允价值上升,你也没有真正得到钱,而出售时,当然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钱,所以要把之前“虚”的转入“实”的中。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