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小时候听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诫我们不能说谎。在史书上记载了一件事与这个寓言故事非常相似,那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位美女叫褒姒,这位美女非常古怪,一生之中很少欢笑!她的儿子伯服出生也没给她带来笑容,她荣升为皇后也不为此而笑,她的儿子被封为太子也没让她笑出声来。唯一能令她开怀大笑的事情竟然是”戏耍诸侯“!据《史记》记载,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台,召唤众诸侯的兵马前来救援,然而众兵将赶到现场后却发现只是一场玩笑,只能愤愤离去,此时的褒姒就像是打开了狂笑模式的开关,开怀大笑!周幽王掌握了开启褒姒的”笑点开关“后,经常有事没事就去触碰这个开关,不断地点燃烽火,不断地引起褒姒大笑。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感觉自己的智商被周幽王按在了地上,还擦出了火花,于是非常生气,决定不再相信这个昏君。后来周国首都丰镐真的受到敌人攻击,周幽王命令点燃烽火寻求四方诸侯的支援,但此时已经没人再相信他了。周幽王因此而亡国。烽火戏诸侯的疑点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西周因褒姒而亡。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有着太多的疑点,让人很难相信西周会因此事而亡。疑点一、西周战时通讯是烽火还是击鼓?根据《史记》的说法,周幽王是通过点燃烽火台的方法来戏耍诸侯,但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却是以击鼓的方式,因此在褒姒”笑点开关“的材料问题上,史料就出现了分歧。如果我们再往前去探索,翻开《诗经》来看,里面对西周灭国的记载只有短短八个字:”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经》的成书时间比《史记》和《吕氏春秋》都要早,但却没有记录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只是说西周因褒姒而亡,这里面就给大家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烽火戏诸侯“或者是”击鼓戏诸侯“的故事,都是后人想象的。疑点二、烽火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烽火台在古代只是充当战斗通讯的作用,当烽火台被点燃后,周边的军事营地会看到那里起了战火,马上进入戒备状态,至于是否发兵支援还要看情况,如果战地那边有派人来求援才会出兵,不然贸然出兵有可能自己的阵地也会丢掉。烽火台的布置都是以点带线,彼此间可以相互遥望。如果敌人要进攻,肯定是从边缘地区杀进来,古代又没有飞机,不可能直接就进攻人家的首都!从西周的地图来看,周幽王当时地处丰镐地区,而进攻他的是犬戎部队。从犬戎至丰镐还需要经过其他的诸侯国,因此最先点燃烽火台的肯定不可能是周幽王,而是地处边缘的那些烽火台!疑点三、诸侯兵马岂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按照”烽火戏诸侯“的说法,周幽王命令点烽火台后,援军马上就到了,发现情况不对又掉头回去,说的好像这些援军就驻扎在丰镐城外一般。现实却非如此,西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远的有隔几个省,近的也至少隔了一个地级市。这么远的距离,古代又没有汽车飞机,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就是最近的诸侯国赶到首都丰镐也要十天半个月时间。这么长时间的等待,褒姒也能笑得出来吗?反正我是笑不出来。”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故事,从《吕氏春秋》的时候写入史册,后来司马迁也依葫芦画瓢,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一些色彩。从更早的《诗经》中可以看出,作者把西周灭亡的责任都归于褒姒,其实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黑锅。西周到了周幽王时期已经非常衰弱,最明显的就是成康时期,“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但到了周幽王时期已经出现了三千多条”肉刑“的刑罚。由此可见当时西周的社会环境已经不那么太平。西周的灭亡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后,各诸侯国之前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不管褒姒有没有出现,西周都会走向灭亡。从东周也可以看出,虽然东周经历了四百多年,但东周时期的周天子已形同虚设,完全不能行使天子的权力。史书上把西周灭亡的责任都推给了褒姒,这也是男权主义的一种体现,好像是要告诉世人:男人是不会错的,错就错在女人的引诱。司马迁的这个故事真是一个千古谎言啊。 回复 期待您的回答